王亢宗自玉山寄二詩次韻報之
孰計還家底許居,政猶秋雨墮芙蕖。只今敢謂歲不與,自省從來術故疏。芻秣可憐哀病顙,江湖寧得欠舂鋤。小舟已向山陰去,但遣和詩慵報書。
一官偶落大江西,名姓摧藏肯愿知。取友但論詩好惡,逢人不說位高卑。殷勤愧子能相覓,邂逅起予還有詩。是物解窮無苦嗜,恐教盛業枉明時。
孰計還家底許居,政猶秋雨墮芙蕖。只今敢謂歲不與,自省從來術故疏。芻秣可憐哀病顙,江湖寧得欠舂鋤。小舟已向山陰去,但遣和詩慵報書。
一官偶落大江西,名姓摧藏肯愿知。取友但論詩好惡,逢人不說位高卑。殷勤愧子能相覓,邂逅起予還有詩。是物解窮無苦嗜,恐教盛業枉明時。
仔細盤算回家能有多少時日居住,這情形正像秋雨打落荷花般零落。如今怎敢說歲月不給予機會?自省向來方法本就粗疏。喂馬的草料里藏著對病馬的哀憐,江湖間哪能缺少白鷺的身影。小船已向山陰方向駛去,只留下和詩卻懶得回信。偶然在大江西岸謀得一官半職,隱藏姓名怎愿被人知曉。結交朋友只論詩歌優劣,與人交談不談地位高低。感激你真誠相訪,偶然相遇間你的詩還啟發了我。萬物皆可窮究不必過分癡嗜,唯恐耽誤了盛明之世的大業。
次韻:和詩時依照原詩的韻腳及用韻次序。
芙蕖:荷花的別稱。
芻秣(chú mò):喂牲口的草料,此處代指喂養的馬匹。
舂鋤:白鷺的別稱,因白鷺啄食時頭向下如舂米,故得名。
摧藏:隱藏、收斂,此處指不愿顯露名聲。
起予:出自《論語·八佾》“起予者商也”,指啟發自己。
是物解窮:謂萬物皆可探究窮盡。
此詩為陸游回贈友人王亢宗之作。王亢宗從玉山寄來兩首詩,陸游依韻酬答。陸游一生仕途輾轉,此詩或作于其在江西任職期間(如隆興二年任通判鎮江后轉官江西),詩中“一官偶落大江西”可印證。創作時陸游既感仕途波折,又因友人以詩相訪而欣慰,故詩中交織著自省與珍視友情的復雜心境。
全詩以和詩形式回應友人,前章寫歸居之思與自謙疏拙,后章述為官淡泊與以詩會友的純粹。通過日常場景與交游細節,展現陸游重情誼、輕名利的品格,語言質樸而情感真摯,是其酬贈詩中的典型之作。
戍旗青草接榆關,
雨里并州四月寒。
誰會憑闌潛忍淚,
不勝天際似江干。
立意忘機機已生,
可能朝市污高情。
時人未會嚴陵志,
不釣鱸魚只釣名。
濁世清名一概休,古今翻覆剩堪愁。
年年春浪來巫峽,
聯翩半世騰騰過,不在漁船即酒樓。
莫嫌談笑與經過,
卻恐閑多病亦多。
若遣心中無一事,
不知爭奈日長何。
長夏居閑門不開,繞門青草絕塵埃。
空庭日午獨眠覺,
如何水陸三千里,幾月書郵始一來。
二月三月雨晴初,舍南舍北唯平蕪。
前歡入望盈千恨,行看旦夕梨霜發,猶有山寒傷酒壚。
冷宴殷勤展小園,舞鞇柔軟彩虬盤。
??花盡日疑頭重,文章天子文章別,八米盧郎未可看。
江南行止忽相逢,江館棠梨葉正紅。
一笑共嗟成往事,
大抵多情應易老,不堪岐路數西東。
揭起青篷上岸頭,
野花和雨冷修修。
春江一夜無波浪,
校得行人分外愁。
平生情趣羨漁師,
此日煙江愜所思。
肥鱖香粳小艛艓,
斷腸滋味阻風時。
流云溶溶水悠悠,
故鄉千里空回頭。
三更猶憑闌干月,
淚滿關山孤驛樓。
折槍黃馬倦塵埃,
掩耳兇徒怕疾雷。
雪密酒酣偷號去,
坐久不須輕矍鑠,
至今雙擘硬弓開。
二月春風澹蕩時,
旅人虛對海棠梨。
不如寄與星郎去,
想得朝回正畫眉。
三月光景不忍看,五陵春色何摧殘。
窮途得志反惆悵,野棠飛盡蒲根暖,寂寞南溪倚釣竿。
藥訣棋經思致論,
柳腰蓮臉本忘情。
頻頻強入風流坐,
酒肆應疑阮步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