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竹枝詞 其二
徐福當年采藥余
傳聞島上子孫居
每逢卉服蘭阇問
欲乞嬴秦未火書
徐福當年采藥余
傳聞島上子孫居
每逢卉服蘭阇問
欲乞嬴秦未火書
當年徐福采藥東渡之后,傳聞他的子孫便居住在這島上。每當遇到身著草服的當地人在蘭阇相問,總希望能求得秦朝未被焚燒的典籍。
徐福:秦代方士,傳說受秦始皇命率童男女數千人東渡求仙藥,一去不返。
采藥余:指徐福采藥東渡之事。
卉服:用草編織的衣服,此處指琉球當地居民的服飾。
蘭阇:琉球方言,可能指當地房舍或特定場所。
嬴秦:指秦朝,因秦王室姓嬴。
火書:指秦始皇焚書(公元前213年)事件。
清代詩人出使琉球時,常作竹枝詞記錄當地風俗文化。此詩或作于清代,詩人在琉球聽聞徐福后代留居的傳說,聯想到秦代焚書導致典籍散佚,故以詩寄懷,反映對文化傳承的關注。
詩借徐福東渡傳說,探討琉球與中華文化的歷史聯系,‘欲乞嬴秦未火書’一句聚焦典籍保存,語言質樸而富歷史厚重感,是清代琉球竹枝詞中文化尋根的典型之作。
情如飛絮任悠揚,心與游絲共短長。花底若教連日醉,座中猶可少年狂。新調錦瑟爭傳譜,巧制羅囊別貯香。衣以鳳翎分縫織,帶將蛇角遍軿裝。豪名獨擅秋千社,狹氣平欺蹴鞠場。白璧一雙酬劍客,明珠百斛買胡娼。金丸挾彈章臺左,寶騎聞箏太液傍。梅子短墻羞擲果,桃花深塢笑分漿。每嘲春比人先老,不信愁如海叵量。猶有舊時桃李夢,尚隨胡蝶到遼陽。
窮巷蕭條坐掩關,冠纓塵滿謾思彈。半生杜甫空懸室,十載揚雄不徙官。世事真成棋局換,生涯無奈硯田乾。鏡湖詩叟聞應笑,信有人間行路難。
林下殷勤念舊知,平生端不負相期。藩垣坐嘯心如水,道路歌謠口似碑。柏府薦膺天上寵,棠陰真慰召南思。激揚佇聽新風采,圣化于今大轉移。
八面峰巒橫太清,嵚崎千變挹還迎。石窿丑黑遮蒼蘚,草色單純綴雜英。綠葉里聞巖鳥囀,白云中聽澗泉鳴。青山默示作詩法,興象玲瓏美自生。
秋暑賈馀勇,懷抱方焚如。故人江上來,風雨與之俱。遂令沸羹鼎,化為寒露壺。幽尋陟崇丘,飄飄素霞裾。同游得名緇,吟嘯興不孤。大樹倚高蓋,小酌歡有馀。三江五湖上,群峰開畫圖。獨憐我鄉土,煙塵尚模糊。安知艱虞世,得此暇日娛。一笑百慮忘,松風奏笙竽。
秋容淡淡映疏云,聊向蒼苔散屐痕。欲采紫芝心萬里,斜陽盡處是昆崙。
自保良不易,致身諒獨難。豺虎在人群,平居有波瀾。躑躅紛四顧,終歲鮮燕歡。君子慎厥趨,取舍從所安。艾蕭滿中路,沙江多芳蘭。不見采蘭者,萬古起長嘆。
短發颯風吹,盛年逝水過。古今夢幾回,靜眼忽窺破。
些微熔滓許人得,卻索真金償彼值。逋債何來本不知,此般貿物憑何則。
使君學術似文翁,奕世流芳緝武功。赤芾青衿來燕喜,黃童白叟望車攻。筆端波浪翻三峽,旗尾龍蛇動八風。慚愧谫才多謬誤,憂時獨有此心同。
千丈孤城環萬山,新除學錄小官閒。郡侯拜朔惟陪禮,弟子鳴弦長掩關。燄燄文星南斗下,迢迢桂水白云間。奇才好進安邊策,早從樓船定八蠻。
崦梅殘雪初融候,湖波漲添新綠。遲日烘山,喧風幻雨,又聽夜窗敲玉。神清似鵠。喜邂逅仙翁,泛舟湖曲。翠濕南屏,酒波沒過段橋足。湖堤鷺鷥新浴。漁翁知我飲,蝦渚撈漉。柳弱舒風,萍開怯雨,醉里春回誰覺。燒燈景促。有山外人家,安排絲竹。夢想龍潭,兩崖摧雪瀑。
千年陶侃讀書堂,故老相傳在武昌。九曲亭前入云路,寒溪下接江流長。劍池龍去日色薄,梅偃層崖幾開落。書堂為寺寺還荒,惟有青山度黃鶴。當日讀書清夜深,至今遺響聞空林。千里旌旗入州牧,都在分陰辛苦心。君溯長江忽歸去,政是英雄讀書處。百靈奔走護先丘,就結茅堂倚高樹。平生讀書才氣多,要回落日揮長戈。蒼天不借丈夫力,鬢霜獨奈秋風何。且訪云間入林下,依舊從容詠風雅。古今窮達貴同風,莫愧前人面如赭。
登勾曲兮常良,攬薜帶兮筠裳。縶白駒兮空谷,葆九鳳兮扶桑。汎光風兮既零雨,水淺淺兮石楚楚。望夫君兮不來,悵清風兮日將暮。
軟紅十里平如掌,馬蹄踏沙輕不響。金袍玉帶五陵兒,飛騎擊球珠作賞。身輕擘捷馬游龍,彩仗低昂一點紅。倏忽飛星入云表,據鞍回袖接春風。有時隨地香塵滾,楊花亂撲桃花粉。就窩奪得笑歸來,月牙輕旋驪珠穩。一生嬌貴厭朝天,不信人間有倒懸。但得花間風月好,打球場上自年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