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崔玨往西川
年少因何有旅愁,欲為東下更西游。
一條雪浪吼巫峽,
浣花箋紙桃花色,好好題詩詠玉鉤。
年少因何有旅愁,欲為東下更西游。
一條雪浪吼巫峽,
浣花箋紙桃花色,好好題詩詠玉鉤。
你年紀輕輕為何會有羈旅的愁緒,本想東下卻又要西去游歷。一條如雪般的浪濤在巫峽怒吼。浣花的箋紙有著桃花般的顏色,你要好好地題詩來吟詠那彎月。
旅愁:羈旅之愁。
雪浪:形容浪濤如雪。
巫峽:長江三峽之一。
浣花箋紙:唐代名箋,產于成都浣花溪。
玉鉤:比喻彎月。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推測是友人崔玨準備從東轉向西去西川游歷,詩人有感而發寫下此詩,表達對友人的關切與期許。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友人,突出特點是將自然景觀與文化意象相結合,語言質樸親切。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送別友人時的細膩情感。
參得五語,功勛始成。有時不說,恣口說行。有時不玄,空失妙正。有時不顯,才一氣生。有時不出,獨來水清。有時不生,未開眼睛。畢竟見得,連天曉星。
西窗月。邀人瘦影成三絕。成三絕。清愁虛冷,都無話說。金釵劃損闌干漆。爐煙裊篆屏山寂。屏山寂。侍兒促睡,單衾寒怯。
覓勝來幽境,兼之訪所思。到門寒綠繞,隔岸落花遲。淺草歸村路,斜陽罷釣時。徘徊原野上,芳躅暮何之。
閑行村落遣無聊,一水斜通白石橋。秋草綠平官渡口,野花黃過女墻腰。蟲聲絡繹人何在,客感蕭條馬不驕。歸趁斜陽猶未晚,已看烽火隔林燒。
班輸妙具九攻車,何似休文句最華。曉日芙蓉出溪水,暮云楊柳隔江霞。曾聞南國甘棠詠,須筑長安宰相沙。劫火自驚山石烈,不知白璧本無瑕。每向花前望小車,詩成一一嘆才華。須煩妙手題黃絹,絕勝當筵賦落霞。一任江天狎鷗鳥,十年邊塞長風沙。晏嬰猶惜封書社,衛國何勞怨子瑕。
皓然窗戶曉來新,畫軸碑廳絕點塵。洛下高眠應有道,山陰清興更無人。寒連水石鳴漁墅,猛共松篁壓寺鄰。酒渴已醒時味薄,獨援詩筆得天真。
縣境煙霞表,薇垣紫翠間。覽窮南楚勝,愛殺北窗閒。亂石長鳴水,低墻不礙山。休官堪吏隱,地與廟堂關。
不多聚首別思長,把臂談心對夕陽。此去吳江好風景,山花踏破馬蹄香。
北極風煙郡國開,中原日月自樓臺。詩人反覆無多字,誰許西京作賦才。
豈料薊門別,交期盡此生。江湖徐稚宅,涕淚灌嬰城。舊業空書卷,中興有賦名。悲風號顧渚,蕭瑟一含情。
零陵天下幽奇處,中度生朝發興多。袁渴紛紅思柳子,淡山新綠憶涪皤。似渠明歲求鴻博,正我今時過蔣羅。暗數年華計才德,一分不到欲如何。
郁林姻戚得逢君,積歲鄉心此夕勤。淚飲離杯藏燭跋,蔦蘿縈月白紛紛。千里題書贈客行,悠悠魚雁轉含情。梧江桂嶺秋風利,早晚能無寄數聲。萍蹤宦海各茫然,忠節人家見汝賢。葵藿綠陰留萬里,更宜向日上凌煙。關河餞送且停驂,西北云深鶴唳南。欲采芳蓀誰寄取,賴吾群從總能堪。
偶作空房寓,頻成假日從。平生壯詩膽,一見怯譚鋒。天地雖云礙,江湖詎不容。終南捷徑絕,衡岳臥圖逢。
今年秋是去年秋,自是今游非昔游。晚日西風吹淚落,逡巡想已到揚州。
轉功就位,獨看古風。再通消息,轉位就功。功位齊顯,千岳萬峰。又轉春芳,俱隱位功。畢竟不用,頻弄萬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