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叟舉似用南澗山字韻茶山星字韻數詩輒借韻呈商叟二首
已悲傲吏失南山,尚喜王儦峙舊壇。感愴自應新發白,乖離可使舊盟寒。篙師徑欲通宵發,我輩深嗟會面難。月底婆娑燈下語,恍然還是昔年看。
吾州疇昔聚文星,我已后之君有聲。丹筆未讎天祿閣,白頭猶住錦官城。舊諳林麓深堪隱,今見溪山遠更明。剩欲相投小盤礴,溪頭亡那櫓雙鳴。
已悲傲吏失南山,尚喜王儦峙舊壇。感愴自應新發白,乖離可使舊盟寒。篙師徑欲通宵發,我輩深嗟會面難。月底婆娑燈下語,恍然還是昔年看。
吾州疇昔聚文星,我已后之君有聲。丹筆未讎天祿閣,白頭猶住錦官城。舊諳林麓深堪隱,今見溪山遠更明。剩欲相投小盤礴,溪頭亡那櫓雙鳴。
其一:已為傲慢的官吏失去南山而悲嘆,所幸王儦仍峙立在舊壇。感慨悲傷自然讓新添白發,分離怎能不使舊盟寒冷卻。船工打算通宵出發,我們深嘆見面艱難。月下徘徊燈前私語,恍然還是當年模樣。其二:我們州過去聚集著文星,我已落后而你早有聲名。朱筆未完成天祿閣的校讎,白頭仍住在錦官城。舊日熟悉的山林深可隱居,如今見到的溪山遠更明麗。很想相投小聚盤桓,無奈溪頭船櫓聲聲催行。
傲吏:傲慢的官吏,此處或指作者自喻因疏傲而失官。
王儦(biāo):人名,具體所指待考,或代指堅守舊交之人。
舊盟:舊的約定或情誼。
文星:指有文才的人,此處指昔日相聚的文人。
丹筆:朱筆,古代用于校勘書籍。
天祿閣:漢代宮廷藏書閣,代指校書之地。
錦官城:成都的別稱。
盤礴:徘徊、逗留。
亡那:無奈,同“無那”。
此詩為作者與友人李商叟唱和之作。二人或曾相聚于文星薈萃之地,后因仕途或生活變遷分離。詩中“篙師徑欲通宵發”“溪頭亡那櫓雙鳴”等句,可見二人面臨離別,作者借詩抒發聚少離多的惆悵與對舊誼的珍視。
兩首詩圍繞“聚散”主題展開,首章側重離別之悲與舊情難舍,次章追憶昔日文星相聚的盛景,對比今日漂泊,凸顯友情的珍貴。語言質樸,情感深沉,是友人唱和詩中的真摯之作。
曉麓柴扉寂,秋江檜慎催。別離經落葉,衰颯已寒灰。露浩翔鳧迥,云凝斷雁哀。騰騫羨修羽,聊得慰摧頹。
曾見端門萬炬燈,天街追逐少年行。如今老病惟貪睡,懶向州衙看樂棚。再聞韶樂共欣然,太守推行詔墨鮮。山郡莫嫌娼女拙,嫁他蜑戶已多年。
宮庭恩幸少,臨別見容姿。漢主愁無盡,單于喜自知。雕鞍催起早,玉輦送行遲。淚眼持杯酒,三軍鼓角悲。
蘚碧莎平草■陳。畫闌十二月初新。寥寥疏景一庭勻。露冷半天迷極望,云■幾樹映寒津。紫簫聲里隔行人。
六龍騖不息,三伏起炎陽。寢興煩幾案,俯仰倦幃床。滂沱汗似鑠,微靡風如湯。洄池愧玉浪,蘭殿非含霜。細簾時半卷,輕幌乍橫張。云斜花影沒,日落荷心香。愿見洪崖井,詎憐河朔觴。
浩蕩山川氣象開,氛清多倚將臣才。平生不解談孫武,也到蕁麻塞上來。
午夜文虹徹絳紗,縹緗叢里客京華。風塵鬢短頻看影,鄉國情深忽見花。閣上藜光思往事,馬前蓮炬送誰家。喚回一枕朝天夢,蘭灺初銷聞曙鴉。
高唐春夢接蛙池,角黍菖蒲動語悲。世事雨蝸涎故轍,盤飧冰鯉訊歸期。江喧水氣虛檐隔,山吐煙嵐濕鬢知。更看曉枝添別淚,一城花縞祭云旗。
九重有詔許歸寧,歸旆翩翩出鳳城。滿望白云親舍遠,半篷明月客舟輕。驪駒聲里朋儕別,桑梓陰中父老迎。同學幾人榮錦晝,因君傳語問諸生。
火棗侑神梨,金漿調玉醴。但與許道士,不與許長史。
山高不可扳,月出淡煙鬟。絕壁回清嘯,澄江落醉顏。人家林杪遠,漁火石梁間。野老無名姓,沙頭自往還。
南腔北調不成聲,幾部黎園擅盛名。士女何知亡國恨,隔花猶聽喚卿卿。
莫惜臨行酒一杯,看君上馬古城隈。相望兩地無多遠,頻寄音書與雁來。
煙際晴嵐似有無,舉頭相望是云衢。若為透入云間路,直渡銀河采白榆。
乘鸞人去玉簫寒,云斂巫山曉夢殘。柳線不堪系離別,自和煙雨搭闌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