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漕用之二首 其一
斜飛慶歷皇華遠,
捷出熙寧使指新。
但記歐公更此職,
不知趙濟是何人。
剡章遍及孤寒士,
奮筆先誅聚斂臣。
自嘆暮年衰颯甚,
羨君老手獨埋輪。
斜飛慶歷皇華遠,
捷出熙寧使指新。
但記歐公更此職,
不知趙濟是何人。
剡章遍及孤寒士,
奮筆先誅聚斂臣。
自嘆暮年衰颯甚,
羨君老手獨埋輪。
慶歷年間的使命如皇華使者般遠揚,熙寧時你又迅速出任新的使職。只記得歐陽修曾擔任此職,卻不知趙濟是何等人物。你舉薦的奏疏惠及貧寒之士,提筆先彈劾搜刮民財的權臣。我自嘆晚年衰頹,羨慕你仍如當年埋輪的直臣般干練。
慶歷:宋仁宗趙禎年號(1041-1048)。
皇華:出自《詩經·小雅·皇皇者華》,原指君遣使臣,后以“皇華”代指朝廷使者。
使指:使者的使命或指征,此處指李漕的新職。
歐公:指歐陽修,北宋文學家、政治家,曾擔任類似職務。
剡章:指推薦、舉薦的奏疏,“剡”本為古縣名,以產紙著稱,代指文書。
聚斂臣:指搜刮民財、橫征暴斂的官員。
埋輪:典出《后漢書·張綱傳》,張綱埋車輪于洛陽都亭,彈劾權貴,后以“埋輪”代指不畏權貴、剛正不阿。
此詩為送友人李漕(名不詳,“用之”為字)赴任所作。詩中提及“慶歷”“熙寧”(宋神宗年號,1068-1077),結合“自嘆暮年”,推測創作于詩人晚年。李漕歷任要職,以舉薦賢能、彈劾貪吏著稱,詩人借此詩表達對其政績與品格的肯定。
全詩緊扣“送”字,通過回顧李漕歷任使命(慶歷、熙寧)、對比歷史(歐公與趙濟)、列舉政績(剡章、誅斂臣),突出其剛正務實的形象,末句“自嘆”與“羨君”形成情感對照,既顯友情,亦見詩人對理想吏治的推崇。
望云揮淚九回腸,何日靈幡返故鄉。俚句七章遙叩奠,不勝嘆恨是滄桑。
讒口成鑠金,沉舟由積羽。蒼蠅正群飛,白璧無完素。臧倉沮孟軻,伯寮訴子路。正直枉者非,妍好丑者妒。芳蘭每見鋤,實以當門故。道義茍無愆,特立何足懼。由貪而蹠廉,毀譽每錯互。孔光詆王嘉,馬融排李固。孔馬皆大儒,物情常向慕。一朝勢利奪,顛倒迷好惡。嗟爾名教人,毋令青史污。
子規聲里莽江關,老盡庾郎詞賦。兩鬢清霜,尚蕭然寄旅。天吳漫舞。但寂寞、自修花譜。騎省清才,名場侘傺,郁伊誰語。家山近、定攜俊侶。趁花田月上,素馨香溥。剪翠裁紅,寫姬姜眉嫵。旗亭唱賭。想拍遍、舊時金縷。減字偷聲,飄零慰取,生平凄苦。
卜隱匡山曾六年,玉淵金井坐流泉。出頭已訝盤空勢,拭眼誰憐避世禪。生客久拚青草里,孤蹤猶滯白云邊。存亡去住知何定,怪石長松亦有緣。石人巖下草萋萋,洗馬池邊日漸西。故山猿鶴夢中覺,千里風煙望里迷。便擬梅花同雪早,難將海色共潮齊。時危兩負青門客,招隱遲回黃葉溪。
雨過湘云捲,風回翠浪平。蟬喧低岸柳,魚避泛舟萍。賞趣緣山水,忘懷得友生。如何五岳去,方稱逸人名。
離人厭夜長,獨起坐空床。苦雨遲家信,秋云隔舊鄉。燭殘重作焰,桂濕不生香。倘得歸期遂,閒居在上方。
魯直今已矣,平生作小詩。
地險雄關舊,秋臨獨客驚。馬頭懸漢月,山背絡秦城。草帶烽煙色,蟬為朔吹聲。輿圖正無外,大漠亦神京。
處處箐篁密,人番溷錯居。鹿場秋出獵,鮫島夜停漁。月大青山近,星稀碧海虛。忽驚峰嶂赤,燒火起箖煙。
新秋同雁至,幸得不離群。湖水清清抱,山南山北云。看云四時起,一棹沖波去。堤柳盡蕭蕭,蟬聲無覓處。把酒問輕鷗,游人似舊不。采菱莫刺手,許我此勾留。荷報連番雨,煙濛失盡山。白衣人幾個,呼渡不知還。
幽鳥呼人出睡鄉,層層露葉漏朝陽。臨池只欲消殘醉,無奈鵝兒似酒黃。
共餐鱸一箸,各飲酒三升。客去主人睡,明朝醉未興。
瓊香一片委輕埃,猶憶春時傍砌開。腸斷江南陳叔寶,麗華身后恰歸來。一度聽歌幾日哀,滿前花事眼慵抬。紅梨不識傷心客,猶倚東風送笑來。分付庭花莫再開,卷簾無復玉人來。花神若也相哀念,為結連枝向墓臺。
光陰百歲迅流霞,一曲東籬擅馬家。何似翰林新水令,秋風遷客走天涯。水云深處木蘭航,白雪紛飛大雅堂。莫向五湖尋舊跡,于今司馬在鄖陽。掩徑頻年侶博徒,陽春堂上白云孤。才聞北里歌紅拂,又見東園演竊符。
舊事重重托夢華,六朝金粉剩寒鴉。山中小有留人桂,海上虛無泛月槎。故國音書遲雁帛,殘軍屯落滿蟲沙。金烏太是無情物,才寫秋心影已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