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六十八首 其五十五
月旦升堂,無可垂示。
便恁么散去,諸人未必靈利。
且向秤錘上,捏出些子汁,貴圖有個滋味。
見之不取,思之千里。
月旦升堂,無可垂示。
便恁么散去,諸人未必靈利。
且向秤錘上,捏出些子汁,貴圖有個滋味。
見之不取,思之千里。
每月初一升堂說法,沒什么可傳授指示的。就這么讓大家散去,眾人未必能領悟得快。姑且要從秤錘上擠出些汁水來,只為能有點味道。看見了卻不抓住,再去想就差得遠了。
月旦:指農歷每月初一,這里指每月初一升堂說法的慣例。
垂示:垂示,即給予指示、教誨。
靈利:機靈、聰明,這里指能迅速領悟佛法。
秤錘:一種堅硬、沒有汁水的物體,此處表示從看似不可能的地方獲取有用的東西。
見之不取,思之千里:看到機會不抓住,過后再想就難了。
此偈頌是古代禪師為僧眾升堂說法時所作。在當時的佛教修行環境中,禪師常通過各種方式啟發僧眾領悟佛法,這首偈頌可能是禪師在覺得常規說法難以讓眾人領悟時,用獨特方式來引導大家。
這首偈頌主旨是啟發眾人積極主動領悟佛法,不要錯失機會。其特點是用通俗的語言和奇特的比喻表達深刻佛理,在佛教偈頌文學中,以其直白易懂和獨特的啟發方式有一定價值。
燈盡語不盡,主人庭砌幽。
柳枝星影曙,蘭葉露華浮。
塊嶺笑群岫,片池輕眾流。
更聞清凈子,逸唱頗難儔。
嘉賓在何處,置亭春山巔。
顧余寂寞者,謬廁芳菲筵。
視聽日澄澈,聲光坐連綿。
晴湖瀉峰嶂,翠浪多萍蘚。
何以逞高志,為君吟秋天。
洛友寂寂約,省騎霏霏塵。
游僧步晚磬,話茗含芳春。
瑤策冰入手,粉壁畫瑩神。
赪廓芙蓉霽,碧殿琉璃勻。
玄講島岳盡,淵詠文字新。
屢笑寒竹宴,況接青云賓。
顧慚余眷下,衰瘵嬰殘身。
曾是風雨力,崔巍漂來時。
落星夜皎潔,近榜朝逶迤。
翠瀲遞明滅,清潈瀉欹危。
況逢蓬島仙,會合良在茲。
眼在枝上春,落地成埃塵。不是風流者,誰為攀折人。
寧辭波浪闊,莫道往來頻。拾紫豈宜晚,掇芳須及晨。
勞收賈生淚,強起屈平身。花下本無俗,酒中別有神。
游蜂不飲故,戲蝶亦爭新。萬物盡如此,過時非所珍。
沙彌舞袈裟,走向躑躅飛。
閑步亦惺惺,芳援相依依。
噎塞春咽喉,蜂蝶事光輝。
群嬉且已晚,孤引將何歸。
流艷去不息,朝英亦疏微。
汝水無濁波,汝山饒奇石。
大賢為此郡,佳士來如積。
有客乘白駒,奉義愜所適。
清風蕩華館,雅瑟泛瑤席。
芳醑靜無喧,金尊光有滌。
縱情孰慮損,聽論自招益。
愿折若木枝,卻彼曜靈夕。
貴賤一相接,憂悰忽轉易。
會合勿言輕,別離古來惜。
請君駐征車,良遇難再覿。
才飽身自貴,巷荒門豈貧。
韋生堪繼相,孟子愿依鄰。
夜思琴語切,晝情茶味新。
霜枝留過鵲,風竹掃蒙塵。
郢唱一聲發,吳花千片春。
對君何所得,歸去覺情真。
太行橫偃脊,百里芳崔巍。
濟濱花異顏,枋口云如裁。
新畫彩色濕,上界光影來。
深紅縷草木,淺碧珩溯洄。
千家門前飲,一道傳禊杯。
玉鱗吞金鉤,仙璿琉璃開。
樸童茂言語,善俗無驚猜。
狂吹寢恒宴,曉清夢先回。
治生鮮惰夫,積學多深材。
再游詎癲戇,一洗驚塵埃。
水竹色相洗,碧花動軒楹。
自然逍遙風,蕩滌浮競情。
霜落葉聲燥,景寒人語清。
我來招隱亭,衣上塵暫輕。
高意合天制,自然狀無窮。
仙華凝四時,玉蘚生數峰。
書秘漆文字,匣藏金蛟龍。
閑為氣候肅,開作云雨濃。
洞隱諒非久,巖夢誠必通。
將綴文士集,貫就真珠叢。
換卻世上心,獨起山中情。
露衣涼且鮮,云策高復輕。
喜見夏日來,變為松景清。
每將逍遙聽,不厭颼飗聲。
遠念塵末宗,未疏俗間名。
桂枝妄舉手,萍路空勞生。
仰謝開凈弦,相招時一鳴。
隱詠不夸俗,問禪徒凈居。
翻將白云字,寄向青蓮書。
擬古投松坐,就明開紙疏。
昭昭南山景,獨與心相如。
石龍不見形,石雨如散星。
山下晴皎皎,山中陰泠泠。
水飛林木杪,珠綴莓苔屏。
畜異物皆別,當晨景欲暝。
泉芳春氣碧,松月寒色青。
險力此獨壯,猛獸亦不停。
日暮且回去,浮心恨未寧。
灘鬧不妨語,跨溪仍置亭。
置亭嵽嵲頭,開窗納遙青。
遙青新畫出,三十六扇屏。
褭褭立平地,棱棱浮高冥。
一日數開扉,仙閃目不停。
徒夸遠方岫,曷若中峰靈。
拔意千余丈,浩言永堪銘。
浩言無愧同,愧同忍丑醒。
致之未有力,力在君子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