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六十八首 其五十八
靈隱門下,不犯之令。
九十日中,頭正尾正。
衲僧路活,腳下生煙,老僧終不學云門索飯錢。
靈隱門下,不犯之令。
九十日中,頭正尾正。
衲僧路活,腳下生煙,老僧終不學云門索飯錢。
在靈隱寺的門庭之下,有著不觸犯的戒律。在這九十天里,行事端端正正。修行之人的道路通暢,腳下仿佛生煙般靈動自在,我這老和尚始終不會像云門那樣去索要飯錢。
靈隱:指靈隱寺,著名佛教寺院。
不犯之令:不觸犯的戒律、規矩。
衲僧:指僧人,衲是僧人的衣服。
云門:指云門宗,佛教禪宗五家七宗之一,這里可能是說云門宗的某些行為方式,索飯錢可能是一種形象說法,暗指某種世俗化的做法。
此詩創作于佛教禪宗發展時期,當時佛教各宗派交流、發展,可能存在一些宗派世俗化的傾向。詩人在靈隱寺修行,有感于修行環境和一些現象,創作此詩以表明自己的修行態度。
這首偈頌主旨是強調純正的修行方式,不被世俗功利所擾。其特點是語言質樸,禪意濃厚。在佛教文學中,它體現了禪宗對修行純粹性的追求,有一定的思想價值。
仙家捷徑在南山,雞犬飛騰豢此間。畢竟山頭柯未爛,一聲霹靂補天還。
自茲一去后,市朝不復游。
古邑荒涼但有松,濃陰夾道勢騰空。行人破暑忙歸去,未必茅檐有此風。
晴空藐何際,仰觀不踰幾。萬古祗今日,從渠討前史。虛齋暢幽景,云白天在水。濯足欣清池,不覺忘解履。還顧兩小童,孰辨非與是。
關月明明良夜何,秋風腸斷馬嵬坡。也應不為真妃惜,祇憾當初白骨多。
鳳凰臺上望莊臺,喜得云緘手自開。就里頻頻問鄉信,阿羅三月沒書來。
十年謬忝戴朝簪,歲月欺人老易臨。報國未酬明主意,托交深識故人心。太平制作過前輩,早歲聲華在禁林。何日西窗同剪燭,尊前夜雨聽新吟。
百尺金身倚景星,景星時與月齊明。景星得月禪房靜,月蘸景星貝闕清。玉鏡光懸上塱底,菱花香散北岡屏。山僧有意相留款,漏盡更殘始過城。
白菊塵埃里,翛然涅不緇。風霜忌太潔,桃李競當時。水德元如此,花神祗自私。遐方對燈燭,聊副賞心期。
秋光誘我挾書游,坐讀行吟未許休。紅葉拾來書小字,黃花開處發清謳。有風輒向心靈觸,得句全隨意識流。下里陽春忽忘卻,海天飛下一群鷗。
故人久無書,山川隔淮楚。相思不可攜,獨臥江東雨。
兜羅綿手指天地,紺目重瞳顧四維。七步周行渾屬我,一生賣弄小孩兒。
寄懷西蜀春光好,工部唱酬。司馬風流。極目元龍百尺樓。十年空自想豐采,南運河舟。萬壽山頭。何日與君再共游。
謝庭三秀草,此夕九秋霜。埋玉丼憔悴,探環竟杳茫。寸腸存屢折,孤客斗誰強。為語西河淚,情今未可忘。
星隕難逃處士賢,無端捲舌動榆躔。媧皇小試屠龍手,碧血萇宏濺兩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