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歸元恭僧服小像 其一
金粟山人道者裝,
玉山秋盡草堂荒。
劫灰重作江南夢,
一曲開元淚萬行。
金粟山人道者裝,
玉山秋盡草堂荒。
劫灰重作江南夢,
一曲開元淚萬行。
金粟山人的打扮如同修行的道者,玉山秋景已盡,草堂一片荒蕪。經歷劫難后重尋江南舊夢,一曲《開元》之曲讓人淚落萬行。
金粟山人:指歸元恭。
道者裝:道士或修行者的裝扮。
玉山:可能是具體地名或泛指秀麗之山。
劫灰:指戰亂后的殘跡。
開元:唐玄宗年號,這里代指盛世景象。
此詩創作于明清易代之際,社會動蕩不安,戰亂頻繁。歸元恭身著僧服,其形象反映出當時文人在朝代更迭后的無奈與苦悶。詩人面對這樣的景象,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感慨朝代更迭帶來的滄桑巨變。其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與用典結合,深沉地表達情感。在文學史上反映了當時文人對時代變遷的思考和哀傷。
天際紅樓靄暮霞,憑欄招手繡巾斜。輕風似妒人顏色,吹落圍肩緞結花。
山山雪里肉芝肥,之子春深尚不歸。長恨鐵橋峰下水,東西分作兩泉飛。
筆底金刀葉葉奇,分明彩鳳舞朝暉。無因醉墨淋漓灑,又見群鴉帶雨歸。
山高激迅湍,清振林下響。飛雪濺千巖,白虹垂萬丈。來此坐移時,森然毛發爽。
郁口墳前路欲迷,桃花驕殺武陵溪。樓頭一種看山眼,不見花殘襯馬蹄。
天涯戎旅春,一十五回新。多情花與鳥,歲歲有留人。
山色黛眉遠,溪聲玉佩珊。溪山憐逐客,故為結清歡。粼粼溪底石,五色粲堅圓。安得女媧手,鍊之將補天。小艇渡行旅,往來終日操。但令人利涉,寧復計劬勞。
藥椀經年不廢,荊扉鎮日長關。掩耳厭聞時事,回頭卻望家山。蝶去花陰寂寂,風來鳥語閒閒。青牛柱史何在,白鶴仙人未還。
云夢古津渡,一葦或能航。車渚去秦遠,澧蘭思晉昌。今猶存腐草,誰復織螢囊。不樂嘆公逝,閑坐羨鷗翔。
歸來脫帽但蒼華,一段風流屬外家。猶有故時從事在,銀鉤仍落小流沙。
王維世有竹里館,青士滿庭如植麻。掃蟻斷根移客榻,瘞貓分筍過鄰家。琴聲響度偏諧律,鶴夢醒馀或煮茶。清曉屢研枝上露,坐看兒子寫梅花。
縞衣仙子來何處。咫尺近、桃源路。說是武陵溪畔住。玉纖微露。金蓮穩步。只恐鶯花妒。邂逅劉郎垂一顧。何事匆匆便歸去。臨別叮嚀頻屬付。柳亭花館,月窗云戶。休把春辜負。
一壑回環十二峰,茅茨送老白云封。如今塵里看圖畫,卻愧當年邴曼容。
好風多處晚來涼,解暑還添花露香。今夜紗櫥無月影,電燈如雪照銅床。
阿蘭小結長松邊,松風吹鼎茶浪圓。朝簽藥裹時廢食,夜誦蓮經恒不眠。并刀筑頂碧香發,雙瞳剪破面裁月。聽將半偈了自知,會取西來向誰說。鹔鹴貰酒春相過,生公石上好隗俄。莫言陶令生耽醉,自是禪機醉里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