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葉尚書赴永嘉二首 其一
洛蜀紛紛孰是非,孤忠惟上與天知。
何曾后世無公論,不愿明時有黨碑。
去奉繡簾差足喜,來調金鼎未為遲。
鈴齋一穟柑香起,細聽中和樂職詩。
洛蜀紛紛孰是非,孤忠惟上與天知。
何曾后世無公論,不愿明時有黨碑。
去奉繡簾差足喜,來調金鼎未為遲。
鈴齋一穟柑香起,細聽中和樂職詩。
洛黨和蜀黨紛爭不斷,誰是誰非難以評判,唯有您的一片孤忠,只有上天和皇上知曉。后世怎會沒有公正的評價呢,您不愿在圣明之世出現像黨人碑那樣的事。您前往永嘉任職也還算值得欣喜,將來入朝為相也不算晚。等您到了官署,柑香裊裊升起,我會細細聆聽您帶來的中和安樂的頌歌。
洛蜀:指北宋時期的洛黨和蜀黨,兩派在政治和學術上有紛爭。
孤忠:指忠貞自持,不隨流俗。
黨碑:即黨人碑,宋徽宗時蔡京將司馬光等三百零九人列為奸黨,刻石立碑,稱黨人碑。
繡簾:指永嘉,這里代指永嘉的政務。
金鼎:喻宰相之位。
鈴齋:指州郡長官辦事的地方。
穟:同“穗”,這里指柑香如穗般升起。
中和樂職詩:指歌頌太平、贊美官員德政的詩歌。
此詩創作背景可能與北宋時期朝廷黨爭激烈的政治環境有關。當時不同政治派別相互傾軋,詩人的友人葉尚書可能因黨爭等原因前往永嘉任職,詩人作此詩送別,表達對友人的理解、贊賞和祝福。
這首詩主旨在于送別友人葉尚書赴永嘉任職,突出友人的忠貞品格,對朝廷黨爭表達不滿。其特點是用典恰當,情感豐富且表達含蓄。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是廣為人知的名篇,但反映了當時的政治情況和文人之間的情誼。
九日已過一,嘉菊無人采。晴軒醉馀芳,賴有我輩在。胸著酒斗許,意闊浩如海。誰能起九原,共與推千載。兒女較唇舌,我豈爾能浼。生者不聊生,死者已鬼錄。死視生或優,冥默謝恥辱。側聞田野間,十人九饑腹。奈何值狼貪,尚欲肆荼毒。客去醉眼冷,獨坐數殘菊。我詩無所師,意略與古同。豪士見之笑,寒苦啼秋蟲。采菊忽見山,不辨南與東。奇句忽天來,目斷孤征鴻。豈有學圣賢,而不忍饑窮。移石甃缺路,折竹樊疏籬。檐間見一蛛,懸身墮長絲。隨風有所罥,羅絡縱橫施。胸中密經緯,似不過一饑。用意爾許惡,何待網成時。平生天外心,異乎諸子者。著鞭無前途,焉用取竹馬。乍爭祖逖先,肯出桓溫下。黃鐘晚遭毀,轟雷釜鳴瓦。細玩郊沙爻,可不舉需疋。不謂予坦率,即謂予繆悠。冷官尚難為,熱官何可求。寂寂雀羅門,無復車前騶。但恐嚴光足,終勝張禹頭。客來且一觴,十觴未遽休。士衡怒鬼子,仲氏不謂然。云間對日下,此語亦淺旃。丈夫貴有立,聲名動萬年。青蠅能肆污,白璧詎改妍。君但滿酌我,一笑吞青天。不見淵明面,淵明心可見。問何以見之,老菊耐霜霰。尚欲招祖謝,豈不鄙湛羨。市朝紛屠剝,祿位甘茍賤。高舉能免此,學陶亦云善。正始有遺音,衣冠落東南。典午賴群賢,歷年百有三。吾聞運甓人,功與王謝參。晦儉佐宋齊,賣國爾乃甘。陶氏獨有孫,饑死終無慚。今日見此山,明日見此山。有時或不見,乃在云霧間。世事亦如此,反覆多阻艱。陰晦待其晴,山色終當還。俗誚勿與競,誓死保此間。
青錢買得主人情,白酒權澆遠客程。野鳥檐茅同霧宿,鄰雞庭樹又煙驚。
靜夜思婦泣,自言秦川女。歲晏凄無儔,寒砧伴機杼。蕩子歸不歸,漣漣涕如雨。鉤簾望明月,明月上幾許。清光知我心,佇立無一語。
孤舟橫野水,門外雪初除。白日莫放鶴,清溪閒釣魚。江南正月半,猶自有梅花。踏雪去何處,清溪道士家。
辭山意不悅,水泛暫可樂。徵風逗帆席,日竟展光耀。揚歌蕩溟昧,鼓枻極窈窕。指顧異晨暮,俯仰改觀眺。出沒湖中山,明滅海上嶠。素輕左蠡險,今覬石壁峭。謝屐久巳蕪,陶磯寂誰釣。解吟松門詠,令人發悲嘯。
一閉昭陽二十春,才瞻天表已胡塵。由來錯認君王棄,過眼何曾屈一人。
一夜溪風萬壑哀,幾多黃葉覆蒼苔。等閑只有寒梅樹,冷蕊疏花獨自開。
江西道院賦金華,近日當涂共兩家。更著崆峒三道院,只銷臥治醉鶯花。
悠悠虞坂路欹斜,遲日和風簇野花。未省孫陽身沒后,幾多騏驥困鹽車。
西望層巒草木青,魏公祠下拜儀刑。經綸有策回天地,憂樂無時忘闕庭。異代蒸嘗遵典禮,故山香火下神靈。浮云變滅知何在?閑聽松風語塔鈴。吳王宮闕草萋萋,飛閣重登意轉迷。洗硯池邊云欲暝,拜郊臺上日平西。湖涵遠浪千帆沒,樹響悲風一鶻棲。江海鴟夷招不返,荒煙野水鷓鴣啼。
冷坐東籬句自敲,旁人錯訝候香醪。餐英飲水尋真樂,久與王弘著絕交。
初過城南門,即過城下渡。豈無小筍輿,未若且徒步。霜重船板滑,水涸岸石露。我老人不識,小讓樵者路。歷險極可畏,升高宜少休。嶺水東西分,終亦歸同流。臧獲相爾汝,借灶燃枯槱。五里一酌酒,聊以娛茲游。我不上南山,垂近四十載。山中花瓢翁,尚與山俱在。據高瞰人世,昔田今為海。道傍魏公亭,柱化礎亦敗。七里南山邊,更作三里程。十里舊榷界,雙橋酒有聲。身老友朋盡,事殊時代更。茅店迷處所,飲徒眠九京。金焦大小孤,號為天下奇。繄此水中岑,突兀頗似之。千古幾洚水,蛟龍不能移。寄言甕牖士,守道當如茲。溪北曰富登,溪南曰富代。其西曰澤富,富固人所愛。民貧今已極,名實殊不對。此村名杏村,杏花果安在。昔聞馬糞巷,今涉牛矢嶺。無牛亦無矢,步步入佳境。望我端人居,時焉一引領。亦如馬糞邊,王謝芳更永。葉有義謂何,根有即葉有。登嶺問地名,強辨果是否。我觀松柏竹,青青黃落后。葉有有此葉,可以觀此守。斯人近云亡,華算八十四。登堂拜畫像,衣冠昂古制。有子身不死,科名今九世。焉知三家村,乃見萬乘器。棄官逃世名,居此深谷中。谷深夜更深,劇談滋無窮。照壁書燈青,煨爐茶火紅。門外曉雞鳴,天地號霜風。君子貴淡交,不在杯炙間。主人苦留客,因辭乃得還。中道逢故舊,酒肉又如山。半醉可以去,豈不知時艱。談笑復談笑,竟忘早與晚。翩翻凌深波,恍惚度層巘。醉身但覺輕,歸路不知遠。人生常如茲,百年亦易遣。
白沙先生六十年,腳頭到處是青天。幾場世事攢眉應,千文云根枕頂眠。今夕高談真不偶,后來勝會恐無緣。白頭不起江門浪,打住吟風弄月船。
花猶吹六出,氣已應三微。路破公車履,祥呈光祿衣。乍疑鷴失素,稍怪鷺于飛。盤瓠空驚走,南方此瑞稀。
燈火悄移世,秋氣雨中來。關山徒寫蕭瑟,云意壓虛臺。未許蒼茫吊古,惟見指間紅燼,胸次未嘗開。觀照百骸遍,天地一浮埃。冷蛩澀,攪人夢,落天涯。五湖倦客多少,煙暝失歡哀。忽聽空廊一葉,疑有驚飆初過,竹影臥蒼苔。恍惚湘靈在,呵壁固何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