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遼左故人三首 其一
詔書切責罷三公,千里驅車向大東。
曾募流移耕塞下,豈遷豪杰實關中?
桑麻亭障行人斷,松杏山河戰骨空。
此去累臣聞鬼哭,可無杯酒酹西風!
詔書切責罷三公,千里驅車向大東。
曾募流移耕塞下,豈遷豪杰實關中?
桑麻亭障行人斷,松杏山河戰骨空。
此去累臣聞鬼哭,可無杯酒酹西風!
皇帝下詔書嚴厲斥責,三位大臣被罷官,他們千里驅車前往遼東。他們曾招募流民到邊塞耕種,難道是要遷移豪杰充實關中嗎?邊塞亭障外桑麻遍野卻不見行人,山河間松杏依舊,戰死之人的尸骨已空。我這被貶之臣此去聽聞鬼哭,怎能不灑杯酒祭奠西風!
切責:嚴厲斥責。
三公:泛指朝廷高級官員。
大東:指遼東。
流移:流民。
塞下:邊塞。
實關中:充實關中地區。
亭障:邊塞堡壘。
累臣:被貶之臣。
酹:灑酒祭奠。
此詩創作于明清易代之際,當時政治局勢動蕩,朝廷官員被貶謫之事常有發生。詩人看到官員被貶遼東的情景,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同情被貶官員,反映邊塞荒涼與戰爭創傷。其特點是情感真摯,借景抒情。在文學史上體現了當時文人對社會現實的關注。
對花時節不曾忺。見花殘。任花殘。小約簾櫳,一面受春寒。題破玉箋雙喜鵲,香燼冷,繞銀屏,渾是山。
待眠。未眠。事萬千。也問天。也恨天。髻兒半偏。繡裙兒、寬了還寬。自取紅氈,重坐暖金船。
惟有月知君去處,今夜月,照秦樓,第幾間。
一番風,連夜雨。收拾做春暮。艷冷香銷,鶯燕慘無語。曉來綠水橋邊,青門陌上,不忍見、落紅無數。
怎分付。獨倚紅藥欄邊,傷春甚情緒。若取留春,欲去去何處。也知春亦多情,依依欲住。子規道、不如歸去。
乘鸞著色,癡蠅誤拂。不及羲之醉墨。
偶然入手送東陽,便看取、薰時清適。
清風去暑,閑題當日。宰相紗籠誰識。
封丘門外定何人,這一點、瞞他不得。
睡眼青陰欲午。當戶小風輕暑。
倦近碧闌干,斜影卻扶人去。
無緒。無緒。落落一襟輕舉。
雪銷未盡殘梅樹。又風送、黃昏雨。長記小紅樓畔路。杵歌串串,鼓聲疊疊,預賞元宵舞。
天涯客鬢愁成縷。海上傳柑夢中去。今夜上元何處度。亂山茅屋,寒爐敗壁,漁火青熒處。
夜寒晴早人起。見柳知新翠。撼樹試花意。兩蜂狂救墮蕊。見著羞懶避。春都在,時節到愁地。
屏間字。香痕半掏,誤期一一曾記。朱弦謾鎖,不會近番慵脆。強踏秋千似醉里。扶下,眼花跕跕飛墜。
赤壁之游樂。但古今、風清月白,更無坡作。矯首中洲公何許,共我橫江孤鶴。把手笑、孫劉寂寞。頗有使君如今否,看青山、似我多前卻。幾見我、伴清酌。
江心舊豈非城郭。撫千年、桑田海水,神游非昨。對影三人成六客,更倚歸舟夜泊。尚聽得、江城愁角。渺渺美人兮南浦,耿余懷、感淚傷離索。天正北,繞飛鵲。
記千竹、萬荷深處。綠凈池臺,翠涼亭宇。醉墨題香,閑簫橫玉盡吟趣。勝流星聚。知幾誦、燕臺句。零落碧云空,嘆轉眼、歲華如許。
凝佇。望涓涓一水,夢到隔花窗戶。十年舊事,盡消得、庾郎愁賦。燕樓鶴表半飄零,算惟有、盟鷗堪語。謾倚遍河橋,一片涼云吹雨。
雙槳敲冰,低篷護冷,扁舟曉渡西泠?;厥讌巧?,微茫遙帶重城。堤邊幾樹垂楊柳,早嫩黃、搖動春情。問孤鴻,何處飛來,共喚飄零。
輕帆初落沙洲暝,漸潮痕雨漬,面色風皴。旅思羈愁,偏能老大行人。姮娥不管征途苦,甚夜深、盡照孤衾。想玉樓,猶憑欄干,為我銷凝。
月出東山之上。
長憶御街人唱。
恨我不能琴。有琴心。
徙倚秋波平瑩。
漸久玉肌清冷。
待更下闌干。起來看。
白白江南一信霜。過都字不到衡陽。老嘉破帽并吹卻,未省西風似此狂。
攀北斗,酌天漿。月香滿似菊花黃。神仙暗度龍山劫,雞犬人間百戰場。
人病酒。生怕日高催繡。昨夜新翻花樣瘦。旋描雙蝶湊。
慵憑繡床呵手。卻說新愁還又。門外東風吹綻柳。海棠花廝勾。
記新樓試酒,上客回車,初識能歌。幾許憐才意,覺援琴意動,授簡情多。青鸞晝下縹緲,煙霧隔輕羅。還自有人猜,素巾承汗,微影雙蛾。
西陂千樹雪,欲絕世乘風,下照滄波。怪倚春憔悴,扁舟月上,草草相過。少年翰墨相誤,幽恨愧星河。誰為語伶玄,秋風并冷雙燕窠。
無葉著秋聲。涼鬢堪驚。滿城明月半窗橫。惟有老人心似醉,未曉偏醒。
起舞故無成。此恨難平。正襟危坐二三更。除卻故人曹孟德,更與誰爭。
霜風不動晴明好。探梅有約城東道。
橋邊失卻老仙期,城門落日人歸早。
野田一望迷芳草。除是騰空君后到。
立馬三周黛佛頭,參差中路令人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