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棲野巢訪迂谷,留飲賦贈二首
谷飲巖棲物外閒,今朝何幸得追攀!牙簽架上書千卷,錦纜門前水一灣。底事移居嫌近市,何心掛笏共看山?知君胸次饒丘壑,一任白云自往還。
山中世界本清真,兼味盤餐笑語親。北海開樽逢此日,西窗剪燭話前因。衣冠相對人希古,風月為鄰我是賓。甚欲勾留窮一覽,江潮催夢又歸津。
谷飲巖棲物外閒,今朝何幸得追攀!牙簽架上書千卷,錦纜門前水一灣。底事移居嫌近市,何心掛笏共看山?知君胸次饒丘壑,一任白云自往還。
山中世界本清真,兼味盤餐笑語親。北海開樽逢此日,西窗剪燭話前因。衣冠相對人希古,風月為鄰我是賓。甚欲勾留窮一覽,江潮催夢又歸津。
迂谷先生在山谷中隱居,過著超脫塵世的閑適生活,今天我是多么幸運能夠來拜訪他!書架上擺放著千卷書籍,門前有一灣碧水如錦帶環繞。不知為何他要搬家遠離鬧市,又為何無心官場只愿一同看山?我知道他心中自有丘壑,任由白云自在地來來往往。山中的世界本就純凈自然,桌上菜肴豐富,我們笑語相談十分親近。就像當年孔融設酒款待,今日在此開懷暢飲;如同李商隱西窗剪燭,我們訴說著往事緣由。我們相對而坐,頗有古人之風,我以風月為鄰,在此做客。我很想多停留好好游覽一番,可江潮卻催著我如夢般返回渡口。
谷飲巖棲:指在山谷中隱居。物外閒:超脫塵世的閑適。
追攀:追隨攀登,這里指拜訪。
牙簽:指書籍,古代藏書以牙為簽。
錦纜:形容江水如錦帶。
底事:何事。
掛笏:指辭官。
胸次:心中。饒丘壑:心中有山水,比喻有高遠的志向和情趣。
清真:純凈自然。
兼味:多種美味的菜肴。
北海開樽:用東漢孔融(曾任北海相)好客設酒款待賓客的典故。
西窗剪燭:出自李商隱《夜雨寄北》“何當共剪西窗燭”,指親友相聚談心。
希古:有古人之風。
勾留:停留。
歸津:返回渡口。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的內容可以推測,詩人拜訪了隱居在山中的迂谷先生,兩人相聚飲酒、交談,詩人有感而發創作了此詩。當時社會可能存在一些世俗的紛擾,而迂谷先生選擇隱居,追求一種純凈、閑適的生活,詩人對此十分欣賞。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迂谷先生的隱居生活和高雅志趣。其特點是意境清幽,用典自然,情感真摯。在文學上展現了古代文人對隱居生活的向往和對高雅情趣的追求,體現了當時文人的精神風貌。
料得曹瞞兵氣驕,審音當日見方謠。風流一顧人人誤,只合清歌試小喬。
天開皇明,奄有下方,垂百斯年,中葉彌昌。太祖太宗,仁廟宣考,四圣同功,以傳以紹。皇御八極,清明在躬,仁漸義摩,道冶德熔。際海之南,窮北之漠,東國西戎,式歌且樂。皇躬不庸,載謙載沖,乃命司空,新此學宮。有嚴廟貌,威儀肅肅,有秩黌堂,榱桷矗矗。庖廩次舍,偕作協興,曾不閱月,有司告成。帝曰:噫嘻!此實自我,我不先焉,何以率惰。乃命太常,炮牛炙羊,铏羹大胾,有苾其芳。乃命館人,法駕是陳,玉輅金根,繹繹循循。龍旗揚揚,和鸞雍雍,我皇戾止,颙卬斯容。玉帛煌煌,鼓鐘鏘鏘,我皇淵塞,以將祀享。諸侯皇皇,大夫濟濟,我皇于穆,載宣經理。龍行云從,秋斯鳴蛩,億萬斯年,于樂辟雍。辟水洋洋,圣謨孔彰,臣佩德音,沒世不忘。載拜稽首,請作頌辭,于以祈嘏,于以祝厘。祚我皇明,如日斯升,我皇攸寧,百千萬齡。
鶯花笑弄祝融峰,來往應誰認此蹤。老子夢多山水癖,中丞情有歲寒松。可無巢父安唐世,況得南軒待晦翁。黃鶴樓前一回首,白云鄉里看騎龍。
山月纖纖下,江星落落收。鵲回河鼓靜,神到楚臺幽。破塊灘聲壯,縈絲樹色浮。蠻溪秋潦發,吾亦任輕舟。
西風吹散文鴛夢,凄凄夜涼如許。玉臂支寒,冰絲綴淚,身世沉冥憐汝。菱塘芰浦。又鷗鳥翻波,蜻蜓攪雨。微步生塵,佩環彫盡罷歌舞。湘娥昭質尚在,奈飄零翠袖,偷怨遲暮。心苦先枯,根深有節,禁得風波幾度。秋懷漫訴。問鑿竅誰教,出泥奚污。只恐修羅,孔中藏不住。
湖畔波光映鬢絲,一燈紅處夜談詩。春山路斷云深處,小巷人歸日暮時。伊甸尋來圓舊夢,阮郎醉后有新詞。朦朧斗室風光好,梔子花開第幾枝。
小金山下月中船,記共題詩二十年。自是高僧不妨老,老夫髭發總皤然。
冠佩煌煌拱北辰,道人風骨自軒軒。茯苓松下龜黿老,須乞靈丹一粒吞。
三載懷人客夢勞,皖公山下碧桃高。名園負甕虛良月,大邑彈琴起夜濤。官酒可澆行路色,家書親拆阿兄袍。丹砂縱有知何用,樂事應看變二毛。
郭外清溪溪外山,溪云飛上破山顏。晴明天氣琉璃色,何處峰頭帶雨還。
麈尾一麾案牘稀,石淙潭水洗秋衣。公庭葉落書常滿,絕壁云開舄自飛。入寺每教求蘚跡,上山親與勘松圍。夢中白鶴如相語,君是重來丁令威。
倦拋心力逐無涯,山色溪聲屬自家。吏隱洞壁馀隙地,秋來更欲補梅花。
叢檜靄深秋,蒼霞爛不收。霜髯臨玉澗,秀色帶昆丘。拂檻光風入,縈窗璧月留。恍然江海上,飛躍有靈虬。
皂蓋朱轓駐水濱,芳菲雖晚景猶新。何妨綺席三千履,不負陽春十二旬。鶯歌蝶舞更紅裙,端與東山作主人。竹馬兒童扶杖老,爭隨千騎去行春。
默默施行違,厥罰隨事來。末喜殺龍逢,桀放于鳴條。祖伊言不用,紂頭懸白旄。指鹿用為馬,胡亥以喪軀。夫差臨命絕,乃云負子胥。戎王納女樂,以亡其由余。璧馬禍及虢,二國俱全墟。三夫成市虎,慈母投杼趨。卞和之刖足,接輿歸草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