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日女孫行納采禮二首
六琯吹葭日,稱笄歲正當。朱繩欣始系,弱線恰添長。新結絲蘿聘,待催鸞鳳妝。女家三夜火,為爾喜開觴。
自少依慈母,而今將別離。關山雖不遠,伉儷勿相違。姆訓三章教,儒風一卷詩。將門原有相,此去好扶持。
六琯吹葭日,稱笄歲正當。朱繩欣始系,弱線恰添長。新結絲蘿聘,待催鸞鳳妝。女家三夜火,為爾喜開觴。
自少依慈母,而今將別離。關山雖不遠,伉儷勿相違。姆訓三章教,儒風一卷詩。將門原有相,此去好扶持。
在冬至時節,孫女到了成年行笄禮的年紀。欣喜地開始系上朱繩,如同柔弱絲線又添長度。新定下婚約,等著催辦新娘的妝奩。女方家三夜燈火通明,為你喜事舉杯慶賀。從小依賴慈母,如今就要別離。關山雖不算遠,夫妻不要相違背。要牢記女師的教導,秉持儒風一卷詩。將門本就出賢相,此去要好好相互扶持。
六琯吹葭日:指冬至日,古人用蘆葦灰測節氣,冬至時陽氣萌動,灰會飛出。
稱笄:女子成年行笄禮。
朱繩:古代女子許配人家后系的繩子。
弱線:比喻女子。
絲蘿:比喻婚姻。
鸞鳳妝:新娘的妝奩。
姆訓:女師的訓誡。
此詩創作于冬至日孫女行納采禮之時。在古代,納采是婚姻禮儀中的重要環節,意味著雙方定下婚約。詩人在這個喜慶的日子里,既為孫女成年婚嫁感到高興,又因孫女即將離開而有所不舍,于是寫下此詩表達情感與期許。
這兩首詩圍繞孫女納采禮展開,主旨是表達對孫女婚嫁的祝福和叮囑。其特點是情感細膩,將喜悅、不舍、期許等情感融合。在文學上,以質樸的語言記錄生活中的重要時刻,具有一定的生活氣息和情感價值。
放舶春流駛,煙波卻自愁。半帆過采石,孤嶼望仙樓。水闊魚龍宅,天空雁鶩洲。長風吹不盡,薄暮喜維舟。
多寒易雨。春事都相誤。愁過黃昏無著處。寶篆燒殘香縷。低鬟暗摘明珰。羅巾挹損殘妝。檐外幾聲風玉,丁東敲斷人腸。
萬里風煙異,一鳥忽相驚。那能對遠客,還作故鄉聲。
山翁住向人間久,冷落云林直至今。磴道尚堪重著屐,石床誰復更橫琴。千章古木經殘燒,一線清泉下濁涔。剩有風流在樵牧,隔橋吹笛學長吟。
十年七疏為親辭,始荷天恩遂我私。敢謂孝誠真懇切,故知仁閔不遐遺。孤鴻偶與風云際,寸草仍沾雨露滋。獨對青山還點易,何時定是報君時。
一瓣真成蓋一鴛,西風捲地僅能掀。花枝力大爭獅子,丈六如來踏不翻。
誰從天外羨鴻冥,浪跡湖邊一草亭。風月自邀攜鶴舫,行藏惟檢種魚經。省知朱紱非長物,肯待青山更勒銘。鄰并況憐徐孺子,不妨重有少微星。
六月收粳稻,人喧隴畝間。日光穿白雨,云氣漲青山。薄酒嫌無力,馀花恨少顏。亂離如未已,皓首此柴關。
行行復行行,行行入星源。到岸不用船,拍手飛青天。歸來閉關坐,默成在無言。無言天至教,四時以行焉。
三十二年役夢魂,故人老盡一身存。燈前細講當時話,別后相思誰與論。
谷靄遙生,林翠濃翻,晚風乍吹。正扶鋤躡足,獨行危徑,牽牛俯首,共飲清溪。漫數流年,偏教多難,迥立蒼蒼前道微。空延望,對山橫日落,草盛苗稀。棲遲。志士堪悲。縱今是、如何昨便非。念耘田藝圃,吾慚不及,狂吟孤嘯,意欲奚為。莫問千秋,文章功業,事到無寥終未疑。深心警,驟一聲長唳,鸛鶴高飛。
憶聞春燕語雕梁,又聽秋鴻叫斷腸。一縷沉煙飛不過,兩樓相對立斜陽。
魏闕回頭遠,夔門去路長。萬年天子壽,一瓣福田香。
江左平疇白浪遙,賃舂空寓伯通橋。蓬門歲計羞藜糝,花縣春情惜柳條。梳發鏡中霜易輠,寄愁天上雪難消。流光不為浮生住,挑盡寒燈夜倍迢。
重重簾幕燕翩翩,塵鎖朱樓十四弦。榆火漸催寒食節,海棠花畔縛秋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