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一百三十三首 其六十八
石田乍到,人事紛紛。
拈得鼻孔,失卻眼睛。
佛法二字,不怕爛卻,且聽諸方行棒喝。
石田乍到,人事紛紛。
拈得鼻孔,失卻眼睛。
佛法二字,不怕爛卻,且聽諸方行棒喝。
石田剛來到這里,人際事務紛繁雜亂。抓住了一點(比如只注重表面的某些事),卻忽略了關鍵的東西。‘佛法’這兩個字,就算不怕它被擱置不管,暫且聽聽各方用棒喝之法來傳道。
石田:可能是一位僧人或特定的人物。
乍到:剛到。
拈得鼻孔,失卻眼睛:比喻顧此失彼,只抓住次要的,忽略了重要的。
佛法:佛教的教義和修行方法。
行棒喝:禪宗祖師接待初學,常以棒打或大喝,促其領悟,叫行棒喝。
此偈頌作者可能處于禪宗興盛時期,當時佛教寺廟人員往來頻繁,事務眾多。作者看到人們在繁雜的人事中容易偏離佛法修行的核心,有感而發創作此偈頌,提醒眾人要抓住佛法關鍵。
這首偈頌主旨在于提醒人們在修行佛法時要抓住關鍵,不要被表面事務迷惑。其以形象的比喻和直白的語言闡述佛理,在禪宗偈頌文學中有一定的代表性,有助于后人理解禪宗對修行的思考。
宮花密映帽檐新,誤蝶疑蜂逐去塵。自是近臣偏得賜,繡鞍扶上不勝春。
曉起慵妝眉黛殘,玉階芳草捲簾看。花間漫撲雙蝴蝶,宿露偏沾翠袖寒。
比鄰未厭過從煩,禁柳陰垂況接門。伯玉行年當艾日,越人論術見方垣。仙官霞色搖窗細,御苑鶯聲入座繁。更羨綵娛饒勝事,碧桃慈竹映華尊。
畫檐凈流云,鮮月代秉燭。上有梧樹枝,下有寒泉綠。夜深地復靜,俯仰皆自足。
鰲戴三山弱海東,城南咫尺亦堪同。卿云繚繞孤峰外,瑞色沖騰杳靄中。影結樓臺臨絕澗,光生巖岫散晴空。高人對此自怡悅,不羨飛揚逐大風。
潨溪知不遠,十里即潛溪。一水連甥舅,參差煙樹西。宅因黃岳好,才與外家齊。此日白云際,郗公何處棲。
幾日東風倚畫樓。碧天清靄半空浮。韶光多半杏梢頭。垂柳有情留夕照,飛花無計卻春愁。但憑天氣困人休。
黃槐催動馬蹄忙,千百人中選俊良。文采舊曾評月旦,科名新喜破天荒。寒窗燈火真無負,僻郡山川倍有光。從此諸生知奮勵,白袍爭作綠衣郎。
樵隱俱在山,由來事不同。不同非一事,養痾亦園中。中園屏氛雜,清曠招遠風。卜室倚北阜,啟扉面南江。激澗代汲井,插槿當列墉。群木既羅戶,眾山亦當窗。靡迤趨下田,迢遞瞰高峰。寡欲不期勞,即事罕人功。唯開蔣生徑,永懷求羊蹤。賞心不可忘,妙善冀能同。
有客曳長裾,袖刺謁高閎。低頭拜閽者,始得通姓名。主人果厚眷,開宴海陸并。顧必承彼顏,語必順彼情。不如茅檐下,飽我藜藿羹。
御柳西風白下時,宛龍曾見內官馳。可堪洪武新妝束,盡復開元舊羽儀。去國丹心常捧日,按圖吟鬢欲成絲。嫖姚百萬平秦蜀,不借相如一匹騎。
無事江流到處平,無言天運四時新。真仙此意何曾間,直到如今瞪視人。
唐馀畫壤愧鴻溝,西閉關門漢道柔。一自旄頭入京洛,至今泉水不東流。
霜冷風清九月九,茱萸黃菊家園有。何時玉殿接千官,稱觴共進南山壽。陶家籬落菊花開,醉擬西風立釣臺。一座良交皆不見,數聲燕雁戛云來。秋色蕭蕭野水邊,茱萸時節菊花天。明時未達青云晚,惆悵登高又一年。
自郎千里去,終日愁殺我。夜燃紅蠟燭,淚血暗中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