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施德遠雙蓮韻二首 其二
政拙才疏祇具員,
也應和氣到吳邊。
鄉來偶爾雙岐麥,
今復申之并蒂蓮。
頗覺園丁驚創見,
正須騷客賦新聯。
天休要是傳消息,
得得裝成大有年。
政拙才疏祇具員,
也應和氣到吳邊。
鄉來偶爾雙岐麥,
今復申之并蒂蓮。
頗覺園丁驚創見,
正須騷客賦新聯。
天休要是傳消息,
得得裝成大有年。
我為政笨拙才能疏淺,不過是個充數的官員;但和諧之氣也應傳到了吳地之邊。從前偶爾出現雙穗的麥子,如今又添并蒂蓮花的美談。頗覺園丁驚嘆這罕見景象,正需詩人寫下新的詩篇。上天的吉兆是在傳遞喜訊,特意妝點出大豐收的年景。
具員:充數的官員,指任職而無實際建樹者。
和氣:和諧的氣象,古人認為政通人和則天地感應出現祥瑞。
雙岐麥:雙穗的麥子,古代視為五谷豐登的祥瑞。
并蒂蓮:同一花莖上并開兩朵蓮花,亦為吉祥之兆。
天休:上天的福佑,休指美善。
大有年:《谷梁傳》稱“五谷皆熟為有年”,“大有年”即大豐收之年。
此詩為與友人施德遠的唱和之作,當創作于詩人任職吳地期間。宋代文人常以祥瑞入詩,既呼應當時“天人感應”的思想,也借唱和表達對地方太平的期許。詩中雙蓮(并蒂蓮)或為施德遠原詩主題,作者以此韻腳相和。
全詩圍繞雙岐麥、并蒂蓮兩種祥瑞展開,以“和氣”貫穿,既自謙政務平庸,又通過祥瑞傳遞“政通人和”的治世理想,結尾以“大有年”收束,點明對豐收的期盼,是宋代地方官員唱和詩中典型的祥瑞主題作品。
鳩宅吾巢已可憐,一朝仰面見青天。六龍駕上春如海,喜沐恩波到百年。
江鄉水繞闔閭城,歲晚憐君嶺外行。萬里風塵緣五斗,一帆煙雨動雙旌。路經梅嶺花爭發,秋向琴堂月正明。聞說潮陽近滄海,鱷魚應避使君清。
九龍山下白日荒,九龍山上愁云黃。中有古墳幾千百,泉為鳴咽鳶為翔。龍鐘翁仲煙中臥,危崖瘦石蒼苔裹。一片蕭疏插素秋,白日黃狐看山坐。我來縱步深林行,蒼山合沓間泉聲。古木千尋不枝葉,土壘三尺堆荒荊。殘碑蘚蝕無名字,無蹄石馬流清淚。墓門老鬼夜半哭,斷橋磷火黃昏熾。斜傾老屋喚誰扶,病柏傴僂枝干疏。春深草色醉黃鳥,月白松濤咽鷓鴣。塵世滄桑不可料,百年駒隙雙丸跳。不如無植亦無封,騷人無處興憑吊。嗚呼赤松子,黃石公,張良辟谷行相從,遙望三山東海東。
他日猶能說宦游,老禁多病厭漂流。近臨西蜀窺鮫室,舊傍東溟看蜃樓。歸計已嗟霜蟹晚,吟聲閑伴候蟲秋。塵冠徑欲留神武,萬頃蒼茫漾白鷗。
盤空古廟古仍今,翠蓋縈云此眺臨。業敝荊梁悲漢統,詩陳板蕩誄公心。九原色笑中都宰,一節崢嶸北地諶。竟日停車訪遺轍,天教暄暖助沉吟。
月脅霜飛鏡夾瞳,龍媒掃盡朔庭空。沙丘尚有真驪牡,端自方皋一顧中。
玄墓名山久注思,少攜閑伴是春時。隔窗湖水坐不起,塞路梅花行轉遲。清??山毯稳疹I,閑情曾有幾人知。漫收形勝歸村館,夢里煙霞亦自追。
三年烏府長瑯玕,粉籜新梢次第看。今日成林足風雨,坐聽清響徹云端。
百斛美醪終日醺,碧甌偏喜試先春。煙生石鼎飛青靄,香滿金盤起綠塵。詩社已無孤悶客,醉鄉還有獨醒人。因思儤直鑾坡夜,特賜龍團出紫宸。
西風破帽不禁吹,默默愁情秪自知。多荷故人相問訊,錦囊羞澀已多時。
鑒湖列嶂自天開,云色嵐光入酒杯。忽遣同游有陶謝,故應交契擬陳雷。他鄉日日典衣醉,公事時時牽馬來。要買扁舟窮勝絕,共追樵徑晚風回。
吾鄉灣頭有明月,照映空山草木寒。頗怪近來光采變,乃知珠徙上馀干。
梅花種種自傳神,大雪迎春雨送春。我來正值新正月,蓄蕊含苞更可人。
幾回夢,爛漫又童年。重九野餐爭剝蟹,北山塔上看飛鳶。往事已如煙。抬望眼,花鳥滿秋空。燕子凄風如剪水,靈芝搖曳響弦弓。云里唱年豐。
白玉簇其巔,青蓮借其色。唯有虛空心,一片描不得。平生梅道人,丹青如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