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西上 其一
華胄惟莆冠七閩,
陳巖所產必聞人。
穆陵鳳閣曾分席,
朝道麟臺有后身。
上覽四書方唱嘆,
子行三策好條陳。
明時獨擅將雛曲,
未數燕山桂與椿。
華胄惟莆冠七閩,
陳巖所產必聞人。
穆陵鳳閣曾分席,
朝道麟臺有后身。
上覽四書方唱嘆,
子行三策好條陳。
明時獨擅將雛曲,
未數燕山桂與椿。
顯貴的家族中,莆田在七閩之地堪稱第一;陳巖一帶產出的必定是有名望的人物。穆陵時期你曾在鳳閣(朝廷)與同僚分席共事,朝中有德之士在麟臺(秘書省)可見你的后繼才學。皇帝剛剛閱覽《四書》并為之贊嘆,你此次西行應好好分條陳述治國三策。太平盛世你獨擅教誨后學的文章,不必說燕山的桂樹椿樹(你的才德更勝一籌)。
華胄:顯貴的后裔。
莆:福建莆田。
七閩:古代指今福建及浙江南部一帶。
陳巖:代指莆田陳巖山一帶,或指當地人文興盛之地。
聞人:有名望的人。
穆陵:宋理宗趙昀的陵墓名,代指宋理宗。
鳳閣:唐時指中書省,此處借指朝廷要職。
分席:分坐,指同朝任職。
朝道:朝中有道德聲望的人。
麟臺:唐代秘書省別稱,掌圖籍,此處指中央文翰機構。
后身:佛教指轉世之身,此處喻指后繼人才。
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合稱。
三策:科舉或朝對中關于政治、經濟的策問。
條陳:分條陳述意見。
明時:政治清明的時代。
將雛曲:本指樂曲名,此處比喻教導后學的事業。
燕山桂與椿:燕山代指賢士聚居地,桂、椿喻優秀人才。
此詩當作于宋理宗時期(‘穆陵’代指理宗),時理學興盛(‘四書’受皇帝重視)。詩人與友人同朝共事(‘鳳閣曾分席’),友人將西行赴任或獻策朝廷,詩人作此詩贈別,既贊其才德,又勉其有所作為,反映宋代士大夫以儒學為根基、重視經世致用的交往特點。
詩為贈別而作,以‘華胄冠七閩’起筆,贊譽友人出身與才學;繼以‘鳳閣分席’‘麟臺后身’回顧交游,凸顯其才德傳承;再以‘上覽四書’‘子行三策’點明時代背景,鼓勵獻策;終以‘將雛曲’‘燕山桂椿’作結,期許其超越前賢。全詩結構嚴謹,情感真摯,是宋代士大夫間以文會友、以才相勉的典型作品。
國有逸民。姓趙氏名嘉。有志無時。命也奈何。
幾回點筆恨難真,未寫先添柳葉顰。夜夜每憐燈下影,朝朝留對卷中人。
爾汝窮交密,寒暄逆旅深。鹖冠全白發,駿骨幾黃金。對酒那無頌,看云孰有心。釣竿持欲贈,煙水五湖潯。
天網自恢恢,雖疏而不漏。古語傳千年,吾寧信其有。惜哉長相浸,網破時已久。遂令烏賊魚,紛從破處走。或有收網時,無魚只蝌蚪。如此年復年,網將何以守。補網應有期,張網待巨手。丑類一網除,天威重抖擻。
石上寒松未易鄰,寄根猶得傲江濱。不因幽谷留濃葉,更有馀香佩遠人。半畝駐深蓮社月,百年占盡嶺南春。名園已是無尋處,飛過蒼鷹爪獨新。
幽總朝起自焚箋,收拾從頭舊簡編。文字少無隔宿約,橐囊充有半年錢。花前沃雪呼家妓,醉后灰心學老禪。拋卻吳官今一載,青泉白可幾高眠。
吳越山川未阻修,東南誰是仲宣樓。偶滋蘭畹期同氣,并緝荷裳好耐秋。負郭未嫌門是席,坳堂猶可芥為舟。他時車馬如相訪,不用桃花引水流。
君行登隴上,妾夢在閨中。玉箸千行落,銀床一半空。
千年玄鶴首如瓜,一到桃川古水涯。已籍白云裁白苧,怪傳黃帕走黃麻。
簾下清歌簾外宴。雖愛新聲,不見如花面。牙板數敲珠一串,梁塵暗落琉璃盞。桐樹花深孤鳳怨。漸遏遙天,不放行云散。坐上少年聽不慣,玉山未倒腸先斷。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闌意。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蜀錦地衣絲步障。屈曲回廊,靜夜閑尋訪。玉砌雕闌新月上,朱扉半掩人相望。旋暖熏爐溫斗帳。玉樹瓊枝,迤邐相偎傍。酒力漸濃春思蕩,鴛鴦繡被翻紅浪。
汝慧言難盡,吾衷情易哀。黃裳空兆夢,彩羽竟成灰。曙色連鴉起,春寒逐雨來。不堪心寸折,淚盡更徘徊。
嫩紫妖紅惜不得,亂隨風雨點蓬蒿。荒田野草花開晚,主管春光輸爾曹。
庭樹疏疏河漢低,瓦溝霜白月平西。寒鴉不奈單棲苦,落泊驚飛到曉啼。
碧盡寒云凝不動。雨壓濃愁,只待風吹送。天與人兒渾懵懂。家山更墜蟲沙夢。此去雍門成一慟。凄絕冰弦,卻為伊誰弄。沈醉一般吾亦共。銀杯淚滴珍珠凍。
長笛聲奏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