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一百三十三首 其三十四
一不成一,二不成二。
喝水成水,敲骨出髓。
眼有瞳人,色斯舉矣。
一不成一,二不成二。
喝水成水,敲骨出髓。
眼有瞳人,色斯舉矣。
單一并非真單一,雙數并非真雙數。飲水即知是水,敲骨便見骨髓。眼中自有瞳仁,見色自然反應。
偈頌:佛教徒用于闡述教義或禪理的韻文,多為短句韻語。
一、二:此處指對數量概念的執著,禪宗常用破除二元對立的方式說理。
敲骨出髓:比喻深入探究事物本質,強調直抵核心。
色斯舉矣:典出《論語·鄉黨》‘色斯舉矣,翔而后集’,原指見顏色變化而飛離,此處指眼睛見色自然產生反應。
此偈頌應為禪宗僧人闡釋禪理所作,可能創作于禪宗興盛的宋代。彼時禪宗注重以簡潔話語破除弟子對概念的執著,強調‘直指人心’的頓悟,此偈通過日常物象與悖論表達,引導學人超越文字名相,體悟本真。
此偈以破除數字執著開篇,繼而以飲水、敲骨等日常行為為例強調直接體驗,最后以眼見色自然反應作結,圍繞‘破除概念束縛,自然體悟本真’的禪理展開,語言質樸,手法巧妙,是禪宗‘不立文字’傳法理念的典型體現。
別館臨流迥,高樓背閣偏。披云星作客,傲世酒稱仙。孤塔空中起,千家鏡里懸。何時乘夜雪,重泛剡溪船。
青山一望且長吁,滿目蓬蒿起白狐。后葬每慚非五鼎,前喪遺恨在三虞。煙凝谷口疑魂聚,露滴松梢帶淚濡。但得先靈安馬鬣,相逢何必論堪輿。
別后頻驚歲月過,故園松竹近如何。客途迢遞風煙老,親隴荒涼夢寐多。天遠豈堪頻眺望,興來時有一高歌。黃云紫水幽棲地,辜負漁竿萬頃波。
曉色澄秋林,霞明映山翠。貪奇事夙興,爽氣醒殘醉。空霜日夜繁,坐見木葉瘁。天高宿霧收,白云出平地。初日照重巖,寒流響虛隧。景物清心魂,泠然起遐致。
古人怨信次,十日眇未央。加我懷繾綣,口脈情亦傷。劇哉歸游客,處子忽相忘。
南陽舊是帝王家,西入長安望已賒。春風乍到龍飛殿,羽扇紛紛引翠華。
悲笳奏已罷,落月在西壁。臥聞中林鳥,先曉鳴嘖嘖。爾求亦易供,固合事安息。夜歸陵旦起,何爾更勞役。乾坤擾萬物,不使輕有獲。無求良獨難,何以休吾力。揚雄老不遇,寂寞玩文史。廁身虎狼間,乃卒脫其死。中恬遺外慕,獨樂異眾喜。但有載酒人,何用求知己。年來百事懶,惟樂靜中趣。天寒無來客,終日常閉戶。進取乏時才,窮通有天數。委身付造物,已矣隨所遇。
炳幾尚明哲,古賢閑未至。介石慎守貞,混混托沉醉。干幾其至矣,保身乃其次。濂溪輕重論,識早是所貴。行行過道州,面領此真味。
莫怪東墻擲果頻,沈郎眉宇正青春。自言多病腰圍減,依舊瓊林照映人。
甘露生香,東風吹雨,春秋四十如許。百花園里妖嬈,猶自曉鐘暮鼓。燒殘蠟炬,曾照亮、青春云路。爭奈是、凜冽冰霜,凋落群芳無數。休道日、被云隔住。休道雪、被冬留住。苦寒翻使寒消,妒艷偏教艷吐。不嫌老圃,散余熱、李桃重撫。興未盡、粉筆生涯,伴與晚霞長駐。
玉筍參天著數峰,清秋留賞興偏濃。東南地脈交分處,閩粵山河控御中。關吏逡巡開野酌,丁夫奔走認衰容。望郎石畔無纖翳,不道斯文運適通。
三峰天半出,蒼翠望中遙。石路紫煙積,山泉秋雨飄。梅花頻入夢,琪樹遠相邀。愿托雙飛燕,從君度鐵橋。
荒城草木合,破屋風雨侵。千年一琴臺,眷焉涕盈襟。遺愛食縣社,公寧不堪任。此臺即甘棠,忍使無馀陰。旁舍高以華,大豪日捐金。蒼云玄武暮,鬼物憑陰岑。尚德抑玄虛,墜典誰當尋?我興薦寒泉,百拜公來臨。公來不能知,落日下饑禽。懷哉空山里,鶴飛猿與吟。當年于蔿歌,補袞一何深。承平示得意,獨能正哇淫。君相此一時,又復悟良箴。諛臣坐廢黜,盍亦起幽沈。蒲輪竟頹轂,香草空深林。寂寞授書室,孤甥舉遺衾。生平諒已然,薄俗矧來今。千山為公臺,萬籟為公琴。夔曠不并世,月露為知音。人間蹄涔耳,已矣非公心。
朝登山上亭,暮宿山下宅。山鳥與山花,相逢盡相識。
洛花欲放趁春忙,一架花添兩樣芳。倚檻白紅多侍女,臨軒黃紫是真王。只愁吳苑館娃老,無奈唐宮春恨長。說與天公須愛惜,莫教風雨委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