鴛鴦湖棹歌 其四十四
榆錢陣陣麥纖纖,
野菜花黃蝶易粘。
記送郎船溪水曲,
平蕪一點甑山尖。
榆錢陣陣麥纖纖,
野菜花黃蝶易粘。
記送郎船溪水曲,
平蕪一點甑山尖。
榆錢紛紛飄落,麥苗纖細柔長;野菜花開得金黃,蝴蝶戀花不愿飛離。記得當年在溪水彎曲處送情郎乘船出發,平坦的草野上,甑山的尖頂宛如一點。
榆錢:榆樹的翅果,因形狀似錢而得名。
麥纖纖:麥苗細長柔美的樣子。
粘:此處指蝴蝶被菜花吸引而停駐。
溪水曲:溪水彎曲的地方。
平蕪:平坦的草地。
甑山:具體山名,當為嘉興鴛鴦湖附近的地標。
《鴛鴦湖棹歌》是朱彝尊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歸鄉后創作的百首組詩,以民歌形式記錄嘉興鴛鴦湖(南湖)周邊的風光、民俗與生活。此首為其中第四十四首,聚焦春日郊野景象與送郎的生活片段,展現江南水鄉的日常情致。
詩中描繪春日郊野生機,以“記送郎船”的細節切入,將自然之景與人事之情結合,語言通俗明快,是《鴛鴦湖棹歌》中“以景寫情、以俗為雅”的典型之作,體現了朱彝尊對家鄉風物的細膩觀察與深情記錄。
東坡千載人,忠義秉孤尚。幼齊孟博賢,長接韓富行。嗟晚來京師,流涕范公葬。登進無他途,召對何直伉。知人先帝明,欲語聲已放。金蓮送夜歸,步步增悽愴。身后萬口傳,生前一篋謗。千秋幾丙子,此紀獨難忘。好古今陶公,異代同高曠。張筵拜公辰,設像酬眾仰。萬金刊七集,朱本陳新樣。齊翰剔耳圖,古趣不可狀。入座多詩人,老輩留三兩。妙跡影西樓,禮罷一一餉。有帶腰弗勝,遙情寄孤唱。吾師海南來,久病喜無恙。君劾我休官,二老笑相向。三年逢都門,未見倒瓶釀。昔奔兩宮喪,一宿翻然飏。平生抱冰翁,咫尺不相訪。再見巳為棺,三過遂營壙。勞勞萬端憂,償此一日暢。愿少留斯須,杯行勿辭讓。晚景最可惜,坡語真無誑。
歌扇錦連枝。問著東風已不知。怪底樓前多種柳,相思。那葉渾如舊樣眉。醉里眼都迷。遮莫東墻帶笑窺。行到尋常游冶處,慵歸。只道看花似向時。
驛路三千君據鞍,海門二十我還山。中朝使者滄江客,君得功名我得閒。
瑤冊玉寶,爛然瑞輝。旁翼絳節,上承紫微。璆鳴朝佩,徐出獸扉。登進坤極,益彰典徽。
蒼崖清澗竹嬋娟,紫閣丹樓磴道連。我是夢中曾到此,故將香火記他年。
舒子高品藻,王生怪衣冠。處世那得爾,譊譊真自殘。劉子最多愛,逢人傾肺肝。勸我學其道,縮身可泥蟠。胡為亦不免,念此坐長嘆。
晴垂芳態吐牙新,雨擺輕條濕面春。別有出墻高數尺,不知搖動是何人。
開眉今夕是何夕,群季故人俱眼前。行歌早已覺春夢,飲酒猶能回少年。長統埋憂寧有地,淵明試酌忽逢天。雞鳴喔喔談未了,三丈日高仍醉眠。
故人約我事清游,茲興年來百不留。曾欲天臺觀瀑布,遂登廬岳訪浮丘。枯筇短屐三高墓,明月清風八詠樓。屈子子長非我事,一區何處不夷猶。
上林春又老,在野抱幽貞。泣露丹心重,凌波玉步輕。孤山初雪霽,三徑午風清。志操渾相似,何妨共結盟。
風月似孤山。千樹斜橫水一環。天與清香心獨領,怡顏。冰雪中間屋數間。庭戶隔塵寰。自有云封底用關。卻笑桃源深處隱,躋攀。引得漁翁見不難。
霜蔬首菜薹,最良為楚產。紫玉黃金花,入齒冰霜軟。腴壓芥孫肥,脆勝菘心晚。薦食冬歷春,三月忘鲊臠。產地專洪山,色味遠輒換。物性不可移,靈區若有限。山陰梅花村,年年破徑蘚。歸路買盈筐,離土喜新剪。春盤對花開,有酒常引滿。夜夢墮南天,一塔千尋遠。六年不知歸,舉箸世味淺。高堂念游子,殷勤致京輦。一束同兼金,森森翠映盌。不獨面故人,江山秀在眼。鄭重貽友生,破慳佐一飯。縱啖仍問馀,莖甲無汰檢。嗟予圖果腹,對此腸空轉。作詩且嘗新,如見蔥寸斷。
自從謫落下人間,六十馀年一瞬看。白玉樓前秋夜月,朝真依舊傍闌干。
端門曉辟,瑞氣云凝。有儼良輔,踵武造廷。肅肅王命,是將是承。登冊穆清,萬歲永膺。
海甸尋盟肯遽寒,叵嗔久未豎檣竿。張儀尚有口中舌,貢禹未彈頭上冠。處處句奇有神護,行行墨妙似龍盤。阿連知有驚人語,鶴膝因君舉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