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楊誠齋韻謝惠南海集詩三首 其三
蕓閣登儒拜黼衣,鳳凰來泊鳳凰枝。
待教黃閣調元去,暫對青藜下燭時。
身到三山真得路,君留群玉幾題詩。
十年前訪岷峨事,也作書郎慕左思。
蕓閣登儒拜黼衣,鳳凰來泊鳳凰枝。
待教黃閣調元去,暫對青藜下燭時。
身到三山真得路,君留群玉幾題詩。
十年前訪岷峨事,也作書郎慕左思。
您在藏書閣中身為儒臣,身著華美的黼衣;如同鳳凰棲落在鳳凰枝上,才華卓絕。待您到宰相官署調和元氣之時,暫且伴著青藜杖下的燭光著述。您身到三山真可謂找到了通途,為群玉詩集留下多篇題詠。十年前我探訪岷山峨眉山的往事,也如當年作書郎時傾慕左思一般。
蕓閣:古代藏書之處,因用蕓草防蠹得名。
黼(fǔ)衣:繡有黑白斧形花紋的禮服,古代禮服的一種。
黃閣:漢代丞相、太尉官署廳門涂黃色,后借指宰相官署。
青藜:青藜杖,傳說太乙神夜燃青藜為劉向照明讀書(見《三輔黃圖》),此處代指夜讀或著述。
三山:傳說中海上蓬萊、方丈、瀛洲三神山,此處或指楊誠齋游歷之地。
群玉:群玉山,傳說中西王母藏書處,此處代指《南海集》。
岷峨:四川岷山與峨眉山,代指蜀地。
左思:西晉文學家,以《三都賦》名動一時,此處借指文采出眾者。
此詩為作者酬和楊萬里(號誠齋)贈《南海集》而作。南宋文人交游頻繁,互贈詩文并和韻是常見雅事。詩中既回應對方贈詩之誼,又借楊誠齋的才學、仕途,表達對其文學地位與人格的推崇,同時略述自身經歷以寄共鳴。
全詩緊扣“謝惠”主題,前半贊楊誠齋才德與仕途(“蕓閣登儒”“黃閣調元”),后半述其文名(“群玉題詩”)及自身傾慕(“慕左思”),結構嚴謹,用典精當,是南宋文人酬和詩的典型之作,體現了當時士大夫間以文會友的雅趣。
敝鄉人物果空論,南海黃家更有孫。老蓋一江能故里,風光三日此柴門。白沙嶺表奚容獨,朱子徽州欲兩存。我亦東西南北者,不妨風月共乾坤。
怪石嶙峋刺碧空,東流砥柱仗洪功。標霞特立三千仞,帶霧高淩四百峰。鶴去苔生春冉冉,嵐晴雨過日溶溶。是誰識取龍頭瑞,不與人間肉眼同。
斗大山城古,煙殘野柵孤。旅遙馀綵筆,戍久敝彫弧。水落回橈急,更嚴邏卒呼。蒼髯趨府思,端欲狎樵蘇。
白沙一百八渡,青城三十六峰。樽酒此時相憶,煙霞何日重逢。
羚羊峽里共高歌,秋月春風幾度過。策蹇偶尋銅柱路,探驪曾涉海門波。帆檣又作經時別,杯酒其如易醉何。猶是塞鴻飛到處,天涯莫厭寄書多。
手辟丘園勤種菜,不師老圃問樊遲。水如廉士心常洗,山效愚公量與移。雪壓寒梅思索笑,凍黏枯管屢支頤。自憐老景桑榆迫,猶似青衿肄雅時。
家事若蠶絲,細聽無了期。某山今曠廢,何仆最頑癡。驗貌爭肥瘦,譚心校髓皮。因勘對病藥,第一是隨時。
極意春陰護短紅。東來細雨復蒙蒙,須臾海市見垂虹。斷碧波分鴉背外,踏青影落馬蹄中。故山風物將毋同。何處韶光與日新。斷無間氣付荊榛。風風雨雨又殘春。蔓草已成孤往地,落花猶戀未歸人。廢畦芳徑往來頻。
剩噇生菜似頭驢,臨濟堂前捉敗渠。聳耳長鳴隨踢踏,不知業債倩誰除。
沖霄志氣合雄飛,誰遣談經坐絳幃。夜雨檐花聊痛飲,秋風莼菜竟思歸。一官豈為吾曹冗,五斗政嫌兒輩譏。去去草玄從尚白,丈夫元不羨輕肥。公車指日召嚴徐,友道從渠自耳馀。浮世功名蕉覆鹿,冷官滋味釜生魚。百年荏苒醒還醉,一氣循環慘復舒。歸去湖山多樂事,故人休枉絕交書。
池中寒冰澌,原上春草生。用心如明鏡,不將亦不迎。
懇惻欣相見,慇勤復送歸。月寒南粵地,風入富春衣。千嶂窺人寂,雙瞳似爾稀。無窮蘭蕙草,何處借芳菲。
幽邃禪堂,萬山深處。登樓不見來時路。番僧為說白蓮花,靜聽猶需人傳語。壁畫藏經,諸天花雨。梵宇佛舍參不去。虔心敦克爾神前,臨歧徘徊留難住。
亂山裹雪玉崔嵬,萬行門庭八字開。惆悵善財歸去后,寥寥不見一人來。
乾坤浩蕩渺無涯,龍鳳縱橫落萬家。似與宓妃矜態度,未應姑射并容華。排檐巧綴纖纖玉,著樹齊開種種花。料得瓊瑤天不惜,等閒狼籍委泥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