疥癬二首 其一
發膚勿毀斯為孝,疥癬雖微至不仁。
血氣衰無丹換骨,親朋疏恐癩傳人。
裸裎懶對炎涼客,湯熨猶貪閃電身。
臭腐神奇同盡耳,全歸即可見先親。
發膚勿毀斯為孝,疥癬雖微至不仁。
血氣衰無丹換骨,親朋疏恐癩傳人。
裸裎懶對炎涼客,湯熨猶貪閃電身。
臭腐神奇同盡耳,全歸即可見先親。
不毀傷自己的身體發膚才是孝道,疥癬雖然微小卻顯得很不仁愛。血氣已經衰弱,沒辦法用仙丹換骨,親朋好友疏遠,是怕我像患癩病一樣傳染給他們。我懶得光著身子面對那些趨炎附勢的人,還貪戀著用湯熨之法來讓身體像閃電般迅速康復。臭腐之物和神奇之事都會消逝,能保全身體回去就能見到祖先了。
發膚勿毀:出自《孝經》“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疥癬:一種皮膚病。
丹換骨:用仙丹來換骨,指尋求長生或治療疾病的神奇方法。
裸裎:光著身子。
湯熨:中醫的一種治療方法,用熱水或藥湯敷治。
臭腐神奇:出自《莊子·知北游》“臭腐復化為神奇,神奇復化為臭腐”,指事物的轉化。
全歸:指保全身體。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可推測,詩人可能身患疥癬之疾,因疾病被親朋疏遠,在這種境遇下創作此詩,表達自己對疾病、世態和孝道的思考。
這首詩主旨圍繞疾病、世態和孝道展開。詩人以自身患病經歷,展現世態炎涼,強調孝道中保全身體的重要。其特點是情感真實,用典自然。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反映了當時社會現實和文人心態。
武陵溪上迷津處,
衡岳峰頭失道時。
珍重牧兒相指似,
隔林招手不吾欺。
臺灣凈掃無風塵,天子下詔褒三仁。三仁何姓氏,一為壽同春,淡水縣丞老幕賓。丞亡攝官克復城,出兵剿賊死賊營。
其一嶺南客,國子生。寓彰化,糾義民,其姓李氏喬基名。守鹿仔港有成績,戰牛馬莊終殞身。
同時見此二義士,一弱女子尤絕倫。滿姑年十七,父曰劉郡丞。賊先執丞次脅姑,姑不受辱泣且嗔。蹈河不死罵益烈,白璧雖碎聲錚錚。
是三人者微且輕,非將非吏非守臣。身雖死義,分甘沉淪。幸遇天子大圣明,幽遐必矚,名教是敦,曰此三人縱疏賤,磊落大節宜吊旌。
詔建祠宮,楹桷維新。有司歲時,祀以特牲。為問蟻賊起事辰,士民奔走,婦女被掠,何無一人能及此三人。
吁嗟乎,人人且有忠孝情,盍至三仁祠下一聽天子命祀之恩綸。
百年心力半消磨,日倚柴扉看逝波。
野閣□溪來倒影,短墻垂柳入高歌。
兒童偃蹇隨花積,賓客蕭條聽鳥過。
家貯濁醪方有待,忍令春事笑蹉跎。
東園極目,暮靄秋色,望中縹緲。江城下、寒濤寂寞,一抹吳峰青未了。睹敗柳、掛殘陽欲落,沙岸倒垂紅蓼。漸野寺、疏鐘時動,驚起隔林棲鳥。
何事今歲秋偏早。向登臨、無限愁抱。還追憶、他鄉行樂,炬燭雙燃花底照。敞綺席、擁紅妝調笑,翻怪笙歌煩惱。殘月墮、霞觴更舉,客里光陰偏好。
惆悵歸來,空贏得、青衫破帽。對長宵魂斷,漸漸哀笳喚曉。簾外露冷、殘星小。愁聽寒螀叫。待新雁、寄與同游,不是舊時年少。
金鐘夜擊九重城,
六載歸來改瘦形。
待得眾生心眼活,
雪山依舊碧崚嶒。
墐戶喜冬序,秋容換霜風。
可嘆景物移,只在笑談中。
菊茂遠先見,蓼疏寒更紅。
老懷欣自愜,漸享愛日功。
紅豆向春種,黃檗向春生。
薄霧隱三星,有心不分明。
死心非真,真非死心。
虛空無狀,妙有無形。
絕后再蘇,親見死心。
軍國征求急,其如骨髓枯。
俄空上苑鹿,化作滿天蚨。
畫虎翻成犬,亡秦豈謂胡。
他時麟閣上,應為若曹圖。
半林喬木樊川村,數株梅花牽夢魂。
媌娥靡曼不掛眼,夭桃野杏為狂昏。
一廛未安揚子宅,五畝欲老香山園。
玉妃鬖髿露身手,暗香冷艷來相溫。
有時先生春睡美,綺窗喚起驚朝暾。
經寒故嘗卻羅幔,避風勤與關柴門。
翻笑孤山林處士,擁衾對花花無言。
只今人去花寂寞,誰憐落月閑清尊。
江邊楊柳綠,江上藕花肥。玉溆鴛鴦戲,金塘翡翠飛。時聞采蓮曲,唱入荔枝磯。
溪橋簫鼓鬧,江路錦云鋪。彩鹢雙雙并,游龍兩兩俱。齊乘潮水漲,來戲海中珠。
小姑撐小艇,來往越江濱。溪月裁眉出,川云學鬢分。微風柳下起,吹動石榴裙。
佳人青雀舫,公子木蘭舟。游戲青楓浦,沿泗綠水洲。向晚江風起,齊歸花渡頭。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空之又空,一法常存。
要見本來真面目,除非直入這三門。
無門為法門,無入是真入。
君禮信佛心,有為皆不及。
舍財離相契無生,天耳廓通塵不立。
才子生南國。坐江樓、擁書十萬,百城難敵。高密元侯門第在,伯道清風奕奕。看威鳳、矕龍氣色。屈指騷壇誰執耳,羨葵丘玉帛長干側。千古事,名山得。
慚余潦倒東溟客。望龍門、清塵濁水,蓬蹤疏隔。八月西風吹雁羽,漫學秋蟲唧唧。攜布鼓、雷門偷擊。汪李比來情更好,似桃花流水深千尺。空夢到,邗溝碧。
鶯歌蝶舞送春忙,一笑人間更艷陽。
忍使唐宮忘舊寵,爭誇漢殿倚新妝。
錦嫣日炙煌煌焰,玉暖煙全漠漠香。
恰應洛中天子氣,萬花低首拜真王。
拍手東風喚白猿,
劃開元蓋洞天門。
可能路指虛無去,
兩腳須留點地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