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入松 建業遇宋荔裳觀察
新亭啼鴂不堪聞。明月亦愁君。烏巷衣冠江令宅,多換取、嶺樹江云。疏拙寧如仆輩,眼看裘馬何人。
河橋殘角擁行塵。極目楚天分。悲哉秋氣青楓下,招山鬼、石竹羅裙。東郭肯容安枕,北山何用移文。
新亭啼鴂不堪聞。明月亦愁君。烏巷衣冠江令宅,多換取、嶺樹江云。疏拙寧如仆輩,眼看裘馬何人。
河橋殘角擁行塵。極目楚天分。悲哉秋氣青楓下,招山鬼、石竹羅裙。東郭肯容安枕,北山何用移文。
在新亭聽到杜鵑啼叫,實在讓人不忍聽聞,明月似乎也在為你憂愁。烏衣巷里那些曾經的名門望族府邸,如今大多已被嶺樹江云所取代。我生性疏狂笨拙,哪比得上那些達官貴人,眼睜睜看著他們穿著華麗的裘衣、騎著高頭大馬。河橋上,殘角聲中塵土飛揚,我極目遠眺,楚天遼闊,界限分明。在這悲秋的氛圍里,青楓樹下,仿佛能招來穿著石竹羅裙的山鬼。東郭之地若能容我安枕而臥,又何必像北山那樣寫移文來譏諷隱士出山呢。
新亭:古地名,在今江蘇南京南。啼鴂(jué):杜鵑鳥啼叫。鴂,即杜鵑。
烏巷:指烏衣巷,在今江蘇南京秦淮河畔,是東晉時王導、謝安等豪門大族居住之地。衣冠:指世家大族。江令宅:指南朝陳代的江總,他官至尚書令,其宅在烏衣巷。
疏拙:疏狂笨拙。仆輩:作者自指。
裘馬:穿著輕暖的皮袍,騎著肥壯的馬,形容生活豪華。
殘角:將盡的號角聲。
楚天:古代楚國在南方,所以泛指南方的天空為楚天。
山鬼:傳說中的山中女神,出自屈原《九歌·山鬼》。石竹羅裙:山鬼所穿的裙子。
東郭:泛指東郊。
北山移文:南朝齊孔稚珪所作的一篇文章,假托北山神靈責備周颙先隱后仕的行為。
這首詞創作于作者在建業(今江蘇南京)遇到宋荔裳觀察時。當時社會可能處于動蕩變遷之中,世事無常,許多名門望族的輝煌不再。作者與宋荔裳相遇,有感而發,寫下此詞,既表達對友人的情感,也抒發自己對社會和人生的感慨。
這首詞主旨在于抒發對世事變遷的感慨和對友人的同情。其突出特點是善于運用意象和典故,營造出濃厚的歷史滄桑感和悲愁氛圍。在文學史上,它展現了作者的創作風格和情感表達能力,是一首具有一定藝術價值的詞作。
所思亦難盡,及曉嘆何深。無根而愁種,飄然乃秋心。微涼生虛牖,一葉下危襟。云風俱不息,凄響落浮陰。庭樹先為感,蕭瑟漸千林。以茲榮瘁理,動我今古吟。四時相搖落,一室比登臨。懷人芳草怨,招隱桂叢尋。何繇悲氣遣,古愁不生今。
無日不相訪,殷勤直到開。一從栽種后,籬落幾徘徊。
石龍江上水云腥,巨浸東南合四溟。神電衛城何處是,半邊山色一痕青。
十里陂陀百畝松,水邊秋葉到窗紅。此間一屋真堪筑,夢在橫橋野菊東。
步逐東風踏軟沙,背人驚鷺去斜斜。兩株紅杏疏籬外,知是湖村賣酒家。
春山遙上翠微連,忽出藤蘿一徑懸。削壁云霞開五色,中峰日月隱諸天。浮漚并結金龕麗,飛竇雙銜石甕圓。莫怪驪珠君已得,寒湫元自有龍眠。
雨后兒童喜欲顛,老翁不出自欣然。晴天霽色渾無用,只乞斜陽了斷編。
生甲逢春六十周,乾坤俯仰一虛舟。歲寒冰雪梅堪賦,物外煙霞鶴與儔。夜火流丹燒藥灶,午泉分乳試茶甌。吾心已定身何系,極目閒云任去留。
尋常白發憐予老,今日青山獨爾歸。腸斷不堪臨別處,還將好語慰孤兒。
芙蓉開遍錦云低,夜飲漁莊月滿池。按得新詞倚紅袖,桃花便面寫烏絲。纖纖新月上簾鉤,楓葉蘆花隔水秋。一曲清歌來送酒,雙鬟小妓木蘭舟。
側塞浮荷更泛苔,為芟數路水痕開。魚兒便喜新開港,繞去繞來千百回。
渡頭人眼眾,船開不敢要。慣知儂泊處,不過西泠橋。
鸊鵜膏兮兩刃明,箶簶櫜箭雙帶輕。將軍意氣紫電騰,竹函龍節關中行。叢巢篟柵妖氛死,歐狗馀氛凈如洗。綵幅纏骹事耕耒,牲酒晝歡門夜啟。有時整隊搜林樾,雞狗不驚笳鼓歇。懸刀解箭燒紅帓,倚帳酣吟刺桐月。
寧知生蚤與生遲,真鳳真麟出以時。何處氤氳姜酒氣,香風吹入野人卮。
白云處士來觀樂,翠黛佳人笑擊甌。坐上擊甌清似玉,檻前流水碧如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