鴛鴦湖棹歌 其三
春城處處起吳歌,
夾岸疏簾影翠娥。
一葉舟穿妝閣底,
傾脂河畔落花多。
春城處處起吳歌,
夾岸疏簾影翠娥。
一葉舟穿妝閣底,
傾脂河畔落花多。
春天的城市里處處響起吳地的歌聲,河兩岸稀疏的簾子后隱約可見美麗的女子身影。一只小船從梳妝樓閣下穿過,傾脂河畔飄落的花朵很多。
春城:春天的城市。
吳歌:吳地的歌謠。
翠娥:指美女。
傾脂河:可能是鴛鴦湖附近的一條河。
《鴛鴦湖棹歌》是朱彝尊創作的一組描寫嘉興自然風光、風土人情的詩歌。這首詩具體創作時間不詳,當時詩人可能在嘉興鴛鴦湖一帶游覽,被江南春天的美景和水鄉生活所吸引,從而創作了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江南水鄉春日美景,其突出特點是畫面感強,將江南風情展現得淋漓盡致。在文學史上,《鴛鴦湖棹歌》是描寫地方風情的佳作,對后世同類題材創作有一定影響。
龍蟄雖高臥,雞鳴不廢時。
炎涼徒自變,茂悅兩相知。
已負棟梁質,肯為兒女姿。
那憂霜貿貿,未喜日遲遲。
難與夏蟲語,永無秋實悲。
誰知此植物,亦解秉天彝。
靄靄青城云,娟娟峨嵋月。隨我西北來,照我光不滅。
我在塵土中,白云呼我歸。我游江湖上,明月濕我衣。
岷峨天一方,云月在我側。謂是山中人,相望了不隔。
夢尋西南路,默數長短亭。似聞嘉陵江,跳波吹枕屏。
送君無一物,清江飲君馬。路穿慈竹林,父老拜馬下。
不用驚走藏,使者我友生。聽訟如家人,細說為汝評。
若逢山中友,問我歸何日。為話腰腳輕,猶堪踏泉石。
我家衡山公,清而畏人知。
臧否不出口,默識如蓍龜。
擢子拱把中,云有驥??姿。
胡為三十載,尚作窮苦詞。
丈人不妄語,未效此何疑。
朅來清潁上,淚濕中郎詩。
怪我一年長,而作十年衰。
同時幾人在,豈敢怨白髭。
愿言指松柏,永與霜雪期。
千戈萬槊擁笓籬,九日清樽豈復持。
官事無窮何日了,菊花有信不吾欺。
逍遙瓊館真堪羨,取次塵纓未可縻。
迨此暇時須痛飲,他年長劍拄君頤。
吾州下邑生劉季,誰數區區張與李。
重瞳遺跡已塵埃,惟有黃樓臨泗水。
而今太守老且寒,俠氣不洗儒生酸。
猶勝白門窮呂布,欲將鞍馬事曹瞞。
六年逢此月,五年照離別。
歌君別時曲,滿座為凄咽。
留都信繁麗,此會豈輕擲。
镕銀百頃湖,掛鏡千尋闕。
三更歌吹罷,人影亂清樾。
歸來北堂下,寒光翻露葉。
喚酒與婦飲,念我向兒說。
豈知衰病后,空盞對梨栗。
但見古河東,荍麥花鋪雪。
欲和去年曲,復恐心斷絕。
先生英妙年,一掃千兔禿。仕進固有余,不肯踐場屋。
通阛何所傲,傲名非傲俗。定知軒冕中,享榮不償辱。
豈無自安計,得失猶轉轂。先生獨揚揚,憂患莫能瀆。
得如虎挾乙,失若龜藏六。茅簷聊寄寓,俯仰亦自足。
東坡無邊春,方寸盡藏蓄。醉哦旁若無,獨侑一樽醁。
床頭車馬道,殘月掛疏木。朝客紛擾時,先生睡方熟。
淮海雖故楚,無復輕揚風。
齋廚圣賢雜,無事時一中。
誰言大道遠,正頼三杯通。
使君不夕坐,衙門散刀弓。
白云在天不可呼,明月豈肯留庭隅。
怪君西行八百里,清坐十日一事無。
路人不識呼尚書,但見凜凜雄千夫。
豈知入骨愛詩酒,醉倒正欲蛾眉扶。
一篇向人寫肝肺,四海知我霜鬢須。
歐陽趙陳皆我有,豈謂夫子駕復迂。
爾來又見三黜柳,共此暖熱餐氈蘇。
酒肴酸薄紅粉暗,祇有潁水清而姝。
一朝寂寞風雨散,對影誰念月與吾。
何時歸帆溯江水,春酒一變甘棠湖。
我懷元祐初,圭璋滿清班。維時南隆老,奉使獨未還。
迂叟向我言,青齊歲方艱。斯人乃德星,遣出虛危間。
召用既晚矣,天命良復慳。一朝失老驥,寂寞空帝閑。
至今清夜夢,枕衾有余潸。喜聞二三子,結發師閔顏。
高論邈河漢,清詩鳴珮環。遙知三日雪,積玉埋崧山。
誰念此幽桂,坐蒙榛與菅。故人在潁尾,投詩清泠灣。
太山秋毫兩無窮,巨細本出相形中。大千起滅一塵里,未覺杭潁誰雌雄。
我在錢塘拓湖淥,大隄士女爭昌豐。六橋橫絕天漢上,北山始與南屏通。
忽驚二十五萬丈,老葑席卷蒼云空。朅來潁尾弄秋色,一水縈帶昭靈宮。
坐思吳越不可到,借君月斧修朣朧。二十四橋亦何有,換此十頃玻璃風。
雷塘水干禾黍滿,寶釵耕出余鸞龍。明年詩客來吊古,伴我霜夜號秋蟲。
蠢爾氐羌國,天誅亦久稽。
既能知面內,不復議征西。
斥堠銷兵火,邊城息鼓鼙。
輸忠修貢職,棄過為黔黎。
雪滿流沙靜,云沉太白低。
巍巍二圣治,盛德古難齊。
病眼亂燈火,細書數塵沙。
君詩如秋露,浄我空中花。
古語多妙寄,可識不可夸。
巧笑在頩頰,哀音如摻撾。
曾坑一掬春,紫餠供千家。
懸知貴公子,醉眼無真茶。
崎嶇爛石上,得此一寸芽。
緘封勿浪出,湯老客未嘉。
居士身心如槁木,旅館孤眠體生粟。
誰能相思琢白玉,服藥千朝償一宿。
天寒日短銀燈續,欲往從之車脫軸。
何人吹斷參差竹,泗水茫茫鴨頭綠。
掃白非黃精,輕身豈胡麻。怪君仁而壽,未覺生有涯。
曾經丹化米,親授棗如瓜。云蒸作霧楷,火滅噀雨巴。
自此養鉛鼎,無窮走河車。至今許玉斧,猶事萼綠華。
我本三生人,疇昔一念差。前生或草圣,習氣余驚蛇。
儒臞謝赤松,佛縛慚丹霞。時時一篇出,擾擾四座嘩。
清詩得可驚,信美辭多夸。回車入官府,治具隨貧家。
萍虀與豆粥,亦可成咄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