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張水屋游西山詩
望去翠無門,踏之云有級。
山僧欲掩扉,客隨孤鶴入。
濕云浥佛龕,石乳滴茶灶。
夜深門不開,水與秋俱到。
望去翠無門,踏之云有級。
山僧欲掩扉,客隨孤鶴入。
濕云浥佛龕,石乳滴茶灶。
夜深門不開,水與秋俱到。
遠望西山,滿眼翠綠,卻似沒有進山之門;踏上山路,仿佛沿著云朵鋪就的臺階前行。山中僧人正要關門,游客隨著孤鶴進入山中。濕潤的云朵沾濕了佛龕,石鐘乳的水滴落在茶灶上。夜深了門還未開,只覺秋水一同涌來。
浥:濕潤。
石乳:山洞中石鐘乳。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但從詩的內容可推測,詩人與張水屋同游西山,被山中清幽景色所打動,從而創作此詩,當時心境閑適愜意,沉浸于自然之美中。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西山的清幽之景,突出特點是意境清幽,語言生動。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古代文人對自然山水的審美情趣。
巖廊拱神圣,岳牧用才良。委寄晉藩鎮,飛騰漢省郎。
縑推非矯激,綿??豈尋常。花粲揮毫玉,風生漱齒霜。
兒童騎截竹,父老候甘棠。五馬晴薰細,雙旌曉月涼。
清香凝燕寢,春草夢池塘。乳哺蘇民瘼,生薪束吏行。
謝樓山色凈,孤嶼海天長。信美毋多戀,遄歸覲建章。
菊色猶黃處,梅花未發天。
三山千里客,一笑六同年。
公等多朱紱,予方乏坐氊。
清談仍痛飲,應作畫圖傳。
歷數鄉閭老,誰知德齒尊。
無心游魏闕,有意樂丘園。
漫不霑三釜,真堪映九原。
涕洟歌楚些,已矣莫招魂。
昔忝郡文學,今為宗子師。
政懷三釜樂,那復四愁詩。
時服光搖目,香秔滑溜匙。
唯應講風雅,儻可解人頤。
捧檄及偏親,斑衣聊效顰。
旨甘貧有味,溫凊靜無塵。
北戶足萱草,南風宜棘薪。
版輿多喜色,庶不愧安仁。
郊原宿雨余,雪重云垂野。春信初動搖,欲往豈無駕。
使君早著鞭,問路逢耕者。深尋煙雨村,共作詩酒社。
庭荒六老樹,氣象自儼雅。一笑呼酒來,大盆注老瓦。
最后看枯株,何意當大廈。夭矯待風云,有年天寶假。
須知羹鼎調,嘉寶系用舍。我欲壽使君,罇罍更傾瀉。
明朝得楚騷,健甚無屈賈。君今有錫環,詔落九天下。
蜀江雪浪來,棹趁船人把。留滯以諸生,斯文要陶冶。
惟應郢中歌,倡絕和自寡。更聞督熊兒,夜賦燭余灺。
它年看無雙,聲譽出江夏。卻笑昌黎公,阿買字能寫。
周侯人中英,為文若翻水。苦節凌雪霜,香名馥蘭芷。
考槃在幽谷,篁竹富清美。竹邊兩桂樹,碧葉光薿薿。
扁堂曰節香,欲以規業履。竹桂日以茂,業履日以修。
一觴一詠知未稱,愿續離騷賦遠游。
冷蕊疏枝半不禁,眼看芳信日骎骎。
雪霜不管朝天面,風月能知匪石心。
望遠可無南北使,客愁空費短長吟。
年年準擬花排恨,不道看花恨更深。
千古巢仙地,嵌空本自然。
一看三嘆息,十步九留連。
似入華陽洞,疑通小有天。
何時洗塵垢,來作枕流眠。
今宵端正月,故故向湖山。
玉兔窺杯凸,冰娥怪鬢斑。
詩情甪里逸,酒膽夏黃慳。
興罷度橋處,天風松桂間。
少陵五十六,負暄候樵牧。
我今年與齊,而亦處幽獨。
小亭數椽浄,新月半鉤曲。
聊將萬斛愁,付與一杯綠。
沄沄綠水邊,丈室一蕭然。
顧陸留青箬,宗雷老白蓮。
研朱看點易,搖麈聽談玄。
忽忽風流盡,長懷晉宋前。
客里逢端午,僧廊雨氣涼。
筼筜千個碧,薝卜六花香。
魯頖程尤遠,潘輿興自長。
糝蒲傾美酒,笑入醉中鄉。
漸老身仍健,多愁鬢易華。
異鄉逢至節,細雨見梅花。
酒薄那能醉,詩成敢自夸。
何時故園里,徙倚看橫斜。
九月秋光急,山川苦霧迷。
卜邙新隧啟,度鞏短簫齊。
寶劍知終合,靈蟾已隕西。
松門來會葬,車馬幾千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