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祖贊
誰縛無人縛,
何更求解脫。
未必右軍鵝,
便是支郎鶴。
誰縛無人縛,
何更求解脫。
未必右軍鵝,
便是支郎鶴。
沒有人束縛誰,又何必去尋求解脫。不一定王羲之喜愛的鵝,就等同于支遁所養的鶴。
縛:束縛。
解脫:佛教用語,指擺脫煩惱業障的系縛而復歸自在。
右軍鵝:右軍指王羲之,他曾任右軍將軍,世稱“王右軍”,他喜愛鵝。
支郎鶴:支郎指支遁,東晉高僧,他喜愛養鶴。
此詩可能是作者在對佛教教義中解脫觀念進行深入思考后創作,以形象的事例來表達自己對解脫的獨特見解,具體創作時間和更詳細背景較難確切考證。
這首詩主旨在于探討解脫的本質,指出無需刻意尋求解脫。其特點是借典故闡述哲理,語言質樸。在文學上雖流傳不廣,但體現了對佛理的獨特思考。
奮身赴清流,以策全兒女。兒老苦思親,親亡才廿許。孰能減己齡,持以壽阿母。不憚傷君心,少孤自哀楚。
殘歲每添懷抱惡,北風弄雪晚冥冥。捐書未必遂聞道,厭世何為空養形。歌哭圣狂喧海市,酣嬉醉夢秘云屏。人間正有沉迷藥,莫信靈均說獨醒。
春雪旋消不待晛,散亂飛花空照眼。卻攙凍雨弄風寒,猛撲車窗勢殊悍。胡姬犯寒更縱馬,玉色頩顏豈知暖。滿身風雪出我前,縮手吾儕應自赧。戍邊生還常稱幸,世事厭聞唯飽飯。因渠頓觸枕戈心,便擲殘骸何足算!
彌明才十三,別我已二年。豈知乃死別,一去更不還。汝母有萬恨,我懷抱千冤。小影宛如生,淚眼誰能看?大錯真鑄鐵,驅汝向天津。讀書本有毒,將毒與汝吞。自從別汝后,好語常聯翩。時時寄手書,字體頗清端。從姊學操琴,比姊尤熟閑。絕怪絕好潔,不飾而自妍。同學諸女伴,愛之如弟昆。誇汝輒自喜,憶汝不忍言。如何忽嬰疾,宛轉遂經旬。遣仆雖往迓,刺促心搖魂。惡電從天來,鬼刀截我肝。從此與汝絕,回思深可憐。我欲執汝手,汝手何從牽?我于撫汝面,空想悲啼顏;我欲拭汝淚,卻覓衣上痕;我于抱汝身,惟有三尺棺。死生事則已,父女名空存。向來千萬念,念念皆傷恩。東坡四十九,煩惱悟無根。我何以樂天,悲哀念金鑾。
拊膺一嘆上江船,風味依稀似去年。已等彭殤休感事,漸成遲暮更違天。野梅褪白紛紛雪,官柳吹黃處處煙。斷送情懷誰會得,祇將悵惘替留連。
人間祇合十三歲,阿姊阿娘淚莫揮。須信彌明如簡簡,琉璃易碎彩云飛。
此地沉吟夢幾場,最難消遣是斜陽。濠堂已逐荒煙散,卻認鐘山作故鄉。
彼姝何來態非常,風鬟雨鬢神悽傷。如有所牧羊非羊,行吟澤畔追沉湘。嗟爾所遇乃無良,厄爾者誰豈蒼蒼。有情為玷百不臧,與世委蛇道未光。飛騰變化乘陰陽,胡不舍此空旁皇。
群鶴翩翻各沖舉,目送靈真將出世。世人臣滓滿豪端,正坐尸居帶馀氣。紛紛聚訟鬧如沸,逸少華陽俱可置。君謨老眼有微言,指出隋賢參楷隸。隸楷相參轉出奇,誰將此意試求之。學書聊取記姓名,平生欹正任自為。焦巖蒼蒼隱云水,上皇樵人呼不起。留待丹徒陳善馀,辨證橫山殊可喜。
得汝歸來暫解愁,將行無策更淹留。身閒自覺心猶未,欲遣悲歡覓小修。
由余與子臧,默然意自合。可人豈多言,空山生響答。觀君非世士,新故巧吐納。讀書兼讀律,撮要及名法。冥冥丘軻理,倏爾精神接。紛紛不根談,本領信難雜。行看開赤縣,持此超恒劫。誰言天道遠,稍覺人事協。頻年溷世塵,意氣各蕭颯。長大能勤學,安取望伯業。回思兵間日,狡獪猶縱鴿。收身今垂老,堅坐穿木榻。奇文莫使看,心喜防見獵。忽似決江河,彌天動鱗甲。
事會來無窮,昧者機自失。以齊猶反手,非妄殆可必。平生濟時懷,千萬不售一。垂老幸收身,逍遙送于日。
峰能射日澗能幽,云自行空海自流。見畫眾賓心驚倒,樽前敢請話前游。
嚴侯本武人,科舉偶所慕。棄官更納粟,被刖嘗至屢。平生等身書,弦誦遍行路。晚邀進士賜,食報一何暮。回思丙丁間,春闈我猶赴。都門有文會,子作必寄附。傳觀比尤王,一讀舌俱吐。誰知厄場屋,同輩空交譽。天傾地維絕,萬事逐煙霧。八股竟先亡,當時殊不悟。寒窗抱卷客,億兆有馀詛。吾儕老更黠,檢點誇戲具。煩君發莊論,習氣端如故。
左侯居軍中,嘆息謂歐齋。屈指友朋間,才地有等差。進士勝翰林,舉人又過之。我不得進士,勝君或庶幾。歐齋奮然答:霞仙語益奇。舉人何足道,卓絕惟秀才。言次輒捧腹,季高怒豎眉。觀君評制藝,折肱信良醫。少年求進士,得之特稍遲。風味如甘蔗,倒嚼境漸佳。何可遽驕滿,持將傲吾儕。不轂雖不德,自知背時宜。三十罷應試,庚寅直至斯。誓抱季高說,不顧歐齋嗤。君詩貌煩冤,內喜堪雪悲。官裹行相促,老蒼仗頭皮。八股縱已亡,身受伏馀威。知君不忘故,得意還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