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曲歌辭:太平樂
風俗今和厚,
君王在穆清。
行看采花曲,
盡是太階平。
風俗今和厚,
君王在穆清。
行看采花曲,
盡是太階平。
如今社會風俗和睦淳厚,君王治國有方天下清平。且看那采花的歌謠,處處都在贊頌天下太平。
穆清:指太平祥和。
行看:且看。
太階平:即“泰階平”,指天下太平。泰階,星名,古人認為泰階星平則天下太平。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此詩創作應處于社會相對穩定、和平的時期,詩人有感于當時良好的社會風俗和君王的治理,從而創作此詩來歌頌太平盛世。
這首詩主旨是歌頌太平盛世,特點是語言直白、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無突出地位,但反映了當時社會風貌和人們對太平的期盼。
春色到梅梢,人在東風清嚏。
曾見少微初降,藹龍泉佳氣。
功名富貴屬多才,如子已無幾。
造物恰同予意,放驊騮千里。
十日春風,吹開一歲閑桃李。
南柯驚起。歸踏春風尾。
世事無憑,偶耳成憂喜。
歌聲里。落花流水。明日人千里。
絳羅縈色,茸金麗蕊,秀格壓盡群芳。人間第一嬌嫵,深紫輕黃。乍過夜來谷雨,盈盈明艷惹天香。春風暖,寶幄競倚,名稱花王。
朝檻五云擁秀,護曉日、偏宜翠幕高張。秾姿露葉,臨賞須趁韶光。最喜鑒鸞初試,數枝姚魏插宮妝。然絳蠟,共花拚醉,莫靳瑤觴。
紅靴玉帶葳蕤。翠綃衣。并轡垂鞭妝影、照清溪。
長亭路。停騎處。晚涼時。空有許多明月、伴雙棲。
秾李夭桃堆繡。正暖日、如熏芳袖。流鶯恰恰嬌啼。似為勸、百觴進酒。
少年未用稱遐壽。愿來歲、如今時侯。相將得意皇都,同攜手、上林春晝。
秋暮。永夜西樓,冷月明窗戶。
夢破櫓聲中,憶在松江路。
敧枕試尋曾游處。記歷歷、風光堪數。
誰與浮家五湖去。盡醉眠秋雨。
閑來溪上有云飛。溪光接翠微。
江南三月落花時。春波去棹遲。
尋竹路,破林扉。蒼臺舊釣磯。
欲歸回首未成歸。黃塵滿素衣。
人靜重門深亞。
朱閣畫簾高掛。
人與月俱圓,月色波光相射。
瀟灑。瀟灑。
人月長長今夜。
遠山一帶,溯晴空、極目天涯浮白。楓落鴉翻談笑處,不覺云濤橫席。酒病方蘇,睡魔猶??,一掃無留跡。吳帆越棹,恍然飛上空碧。
長記草賦梁園,凌云筆勢,倒三江秋色。對此驚心空悵望,老作紅塵閑客。別浦煙平,小樓人散,回首千波寂。西風歸路,為君重噴霜笛。
風流賀監栽培好。梅最妍姿巧。娟娟占得入時妝。秀影橫斜香并、彩鴛鴦。
漢皋解佩當時遇。綠滿經行處。如今清夢已驚殘。賴向君家窗戶、得重看。
又是春殘去,倚東風、寒云淡日,墮紅飄絮。燕社鴻秋人不問,盡管吳聲越鼓。但短發、星星無數。萬事惟消彭澤醉,也何妨、袖卷長沙舞。身與世,只如許。
闌干拍手閑情緒。便明朝、蒼煙白鷺,北山南浦。笑指午橋橋畔路,簾幕深深院宇。尚趁得、柳煙花霧。我亦故山猿鶴怨,問何時、歸棹雙溪渚。歌一曲,恨千縷。
杏花微露春猶淺。春淺愁濃愁送遠。
山拖馀翠斷行蹤,細雨疏煙迷望眼。
暮云濃處輕吹散。往事時時心上見。
不禁慵瘦倚東風,燕子雙雙花片片。
東君不鎖尋芳路。曾是鶯花主。
有情風月可憐宵,猶記綠窗朱戶。
十年空想,春風面杳,無計憑鱗羽。
凄涼懷抱今如許。天與重相遇。
不應還向楚峰前,朝暮為云為雨。
算來各把,平生分付,也不是、惡著處。
凌云氣節,貫日精忠,艱難未許心灰。芳酒一尊,對君聊為君開。
要識治安非晚,樂得賢、新賦臺萊。愁似雪,喜青天萬里,曉霽春回。
須信赤繩系足,朱衣點額終在,休嘆淹徊。梅實槐花,看看便是相催。
座上觥籌交錯,玉山峙、莫遣停杯。濡須好,儻他時富貴,猶冀重來。
落景下青嶂,高浪卷滄洲。平生頗慣,江海掀舞木蘭舟。
百二山河空壯。底事中原塵漲。喪亂幾時休。澤畔行吟處,天地一沙鷗。
想元龍,猶高臥,百尺樓。林風酹酒,堪笑淡話覓封侯。
老去英雄不見。惟與漁樵為伴。回首得無憂。莫道三伏熱,便是五湖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