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傷楊攀處士二首
綠云多學術,黃發竟無成。酒縱山中性,詩留海上名。讀書新樹老,垂釣舊磯平。今日悲前事,西風聞哭聲。
從官任直道,幾處脫長裾。歿后兒猶小,葬來人漸疏。新鄰占池館,長史覓圖書。身賤難相報,平生恨有余。
綠云多學術,黃發竟無成。酒縱山中性,詩留海上名。讀書新樹老,垂釣舊磯平。今日悲前事,西風聞哭聲。
從官任直道,幾處脫長裾。歿后兒猶小,葬來人漸疏。新鄰占池館,長史覓圖書。身賤難相報,平生恨有余。
您學識淵博如綠云般深厚,可惜年老卻一事無成。您在山中縱情飲酒,詩作在海上留下聲名。讀書時新栽的樹已變老,垂釣的舊石磯也已被磨平。如今悲嘆從前的事,在西風中聽聞哭聲。您為官秉持直道,多次辭官。去世后孩子還小,下葬后前來的人漸漸稀少。新鄰居占據了池館,長史來尋覓圖書。我身份低微難以報答您,平生遺憾太多。
綠云:形容學識淵博。
黃發:指老人。
磯:水邊突出的巖石或石灘。
從官:做官。
直道:正直之道。
長裾:指官服,這里代指官職。
歿:去世。
池館:池苑館舍。
長史:官名。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中可推測,楊攀處士一生堅持直道,卻仕途不順、一事無成,去世后家境冷落。詩人可能與楊攀處士交往密切,對其遭遇深感同情,在其去世后寫下此詩表達悲嘆與遺憾。
這兩首詩主旨是悲嘆楊攀處士的不幸人生。突出特點是情感真摯,通過描寫處士生前身后事,展現其坎坷命運。在文學史上雖影響不大,但體現了當時文人對懷才不遇者的關注與同情。
君不見梅子真,當年狂歌吳市門。神仙隱逸兩何有,耿介感激空千言。
我今幸生太平日,千載相望同祿秩。閑看世事渾不知,一心祇愿饑腸實。
有誰解與魯公米,無田也釀淵明秫。甕間細酌新潑醅,既醉歡娛亦蕭瑟。
江湖誰肯便相望,一尊猶及詩人甞。榴花竹葉應撥去,落琖且看鵝兒黃。
高齋肆筵盡嘉客,長鯨一吸無余瀝。座上杯盤未狼藉,愁見長瓶臥東壁。
新詩飄飄寫胸臆,青天白日飛霹靂。休言李杜門限牢,到底輸我巧鉆刺。
我詩杉雞竹兔耳,未見虎狼先辟易。異時更敢說較量,縮手從今作降敵。
脫我芒鞋與杖藜,強隨車蓋著荷衣。
青山綠水苦相喚,細雨斜風不忍歸。
幸有琉璃傾琥珀,何妨粉黛濕珠璣。
瀟湘起我江湖興,只恐扁舟明日非。
秋入郊墟早,霜高宇宙寬。
頭風思檄手,髀肉怯征鞍。
俯傴非吾事,歌呼強覓歡。
自知毛羽短,松桂不禁寒。
黃門昔萬機,下士勤握沐。今已與世疏,雅志追沂浴。
丹田有宿火,如比陽來復。轆轤自轉水,離坎俱實腹。
謫居使事乏,惟喜薪水足。時濯西風塵,一寓歸鴻目。
勿驚髀肉少,衣褐真懷玉。明鏡雖無垢,新苗良待沃。
雨余餐巖岫,露重膏松竹。更觀云入山,心與境同熟。
珍重耆城言,妙解何須讀。潔香非外求,清凈常返矚。
物初信可游,儻來非所卜。益師莊叟言,養生貴緣督。
野店飯童仆,駐馬亦俄頃。寒曰不相貸,漸漸欹西嶺。
揮鞭上馬去,驚塵蒙四境。客衣已疏薄,霜風作凄冷。
極目去路長,回首煙村暝。鳥雀飛棲定,雞犬啾喧靜。
新月當馬頭,疏林亂人影。去去甘遠役,遲遲復深省。
筋力疲往來,歲月磨簿領。雖云竊廩祿,乃是蹈機穽。
戰栗當吏案,低回傍公屏。少年浪自重,事業期臺鼎。
棲棲裁一命,泛泛慙飄梗。窮通宜有在,賦予定誰秉。
矢詩寄幽嘆,寂寞寒夜永。
捕逐雖王事,經行亦自強。
艤舟當海島,寓宿得僧房。
絕境三山在,清風一水長。
此生空物役,回首意茫茫。
學士文章早擅名,大夫官業久馳聲。
暫分雷土三年政,佇看云衢萬里程。
顧我飄蓬非夙契,辱公傾蓋若平生。
尋蹤曾醉姑蘇酒,水遠山長愴別情。
行役無時節,春來又幾時。
柳條隨處處,梅蘂亦枝枝。
弱質曾無取,斯文祇自宜。
眼邊新物色,駐馬暮江湄。
午椀不能寐,床頭井百尺。
轆轤下長綆,鏗響鳴山骨。
分甘遍鄰社,甚旱猶湍碧。
烹茶沸小鼎,自撥寒灰白。
默默誰與語,扣門惟木客。
坐念魯兩生,壁間有陳跡。
吳山翠如藍,越水碧如銅。
山川吐奇秀,儒釋俱爭鋒。
接跡有禪老,提綱古宗風。
其余將詩律,島可不足攻。
我久客塵土,雖窮詩未工。
要知筆硯廢,似缺山水供。
上人三吳來,句法乃有從。
老潛已黃壤,弟子傳清雄。
益復訪云水,高情謝樊籠。
試草北山移,為我招琴聰。
臨濟正宗,有楊歧會。化四十年,叢林精彩。
唯端精神,辯博無礙。克肖其家,溈仰猶在。
后出舒勤,骨面氣槩。始自太平,遂游智海。
如法中龍,游戲三昧。玙也其后,斫額前輩。
要識當年栗棘蓬,白藕火中香不改。
韮違軒陛歸臨海,頗幸棲身田畝間。
混跡每尋樵叟伴,放懷常羨釣翁閑。
君恩深厚司留鑰,野性彷徨戀故山。
異日公成勛業后,巾車無惜過柴關。
小隱丹丘郡,安閑世慮空。
運籌邊閫帥,昭代將家風。
牙帳霜矛白,賓筵舞袖紅。
何時同把臂,醉伴釣魚翁。
一目江天萬里開,世間那有更高臺。
煙云縹緲千山迥,島嶼縈回二水來。
爽氣直疑侵斗漢,仙風應覺到樽罍。
南州已見澄清日,大筆聊從賦早梅。
方壺贠嶠海中仙,吳越溪山照畫船。
玉帛名王朝帝德,節旄膚使駐賓筵。
恩承雨露來天上,武接鹓鸞指日邊。
共燕需云歌盛事,愿同文軌萬斯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