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丐士
志士寧聞畢世窮,
此間從古混蛇龍。
尚能忍恥墦間祭,
安用追慚飯后鐘。
志士寧聞畢世窮,
此間從古混蛇龍。
尚能忍恥墦間祭,
安用追慚飯后鐘。
有志之士怎會一輩子窮困潦倒呢,這世間從古至今就是龍蛇混雜。還能忍受恥辱去墳間乞討祭祀的食物,又何必事后去為吃了飯后的鐘聲而慚愧呢。
畢世:一輩子。
混蛇龍:比喻好人和壞人、賢與不肖混雜在一起。
忍恥墦(fán)間祭:“墦間祭”出自《孟子·離婁下》,講齊人在墳間向祭祀者乞討酒肉的故事,這里指忍受恥辱去乞討。
追慚飯后鐘:唐代王播少孤貧,寄食僧寺,僧人厭惡他,故意在飯后才敲鐘,王播因此感到羞愧。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的內容推測,當時社會可能存在賢愚不分、志士窮困的現象,詩人看到丐士或類似遭遇的人,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感慨社會的不公,讓志士陷入窮困。其突出特點是用典貼切,以古事反映現實。在文學史上雖不算有重大影響,但也體現了詩人對社會現象的關注和思考。
雨過春堤塵未乾,海棠千樹畫中看。汥江江上東風軟,輕撲羅衣散曉寒。
冉冉孤生竹,生在昆崙之嶰谷。直節離離出地深,寒梢蔚蔚參天綠。竹高不受霜雪侵,愿君同保歲寒心。竹管可作簫韶聲,愿君吹作鳳凰鳴。鳳凰鳴,致時雍,九奏方知孤竹功。
才朝金闕便言還,自是高風動圣顏。身作地仙逢盛世,面承天語住名山。重重臺殿空青上,六六峰巒紫翠間。料得塵緣無一點,此心應只伴云閒。
聞道銅標護百蠻,當朝共擬伏波還。來持滇海中丞節,入領西曹法從班。曳履春云高北斗,迥車秋色照鐘山。顧期門客江城滿,草奏時時達漢關。
百里宿舂糧,千里三月裹。三飧適蒼莽,既返腹猶果。云鵬快九萬,斥鴳搶榆可。玄間函萬類,厖鉅雜纖瑣。王公與輿皂,意適無爾我。季孫周公富,參也肘雙裸。當其商聲歌,萬物等瓜蓏。飛鼯笑鳩拙,蚿亦憐鱉跛。鶴長斷斯悲,鳧短續詎妥。為謝守株翁,君計良未左。
獨坐五更風,漠漠瓊簫弄。一年長是望秋時,秋到心翻重。薄雨冷梧桐,脫葉如孤鳳。連宵加盡去年衣,減卻年前夢。
空野平無盜,長河凍絕船。城中未可去,江上正堪眠。飽飯何曾缺,燒柴不費錢。且從俗人語,打夥過殘年。
父母子所養,子肥父母充。欲富搉其子,惜哉術之窮。霸者擅一方,窘彼足自豐。四海皆吾家,奈何不知農。
浴罷蘭湯竟體馨,窺人新月上疏欞。添香夜伴檀郎讀,兩人相對一燈青。
兩山夾岸走蒼龍,未放中間過玉虹。只愛當頭一峰好,一峰外面更三峰。
霧樹渾連水,水溝不受潮。米鹽江上舫,魚菜市中橋。壯士寧辭辱,仙公會見招。邊淮無酒禁,磊碨剩須澆。天水渾無際,中流明月輪。山形立積鐵,潮色爛镕銀。沙露凍粘石,海風寒薄人。舟師傳吉語,沽酒祭江神。
公車留滯已多年,卞璧逢時鏡復圓。雌守何妨居眾后,功成畢竟伏天前。丹頭九轉迎仙至,文筆七層得寶還。寄語后來諸俊杰,河山共證莫言遷。
石頭渡口風煙古,洗盞開樽對淺沙。卻喚掾曹無覓處,移船幽寺看黃花。
朝來溪上弄花丸,天地氤氳日月還。無覓暗香疏影處,笑呼歐九問孤山。
種粟結成米,取米熬為粥。入口潤而甜,齒舌生奇馥。我姊名亦同,維命何苦毒。弱年逢家變,去父隨母族。母亦何所能,衣食不自足。挈筐拾殘煤,勉以充灶腹。況復持弟妹,有書誰能讀。韶年終得嫁,遇人乃不淑。罵斗無朝昏,日腳何堪續。離合兩無憑,百折始脫縛。幼子攜不歸,剜此心頭肉。從此拘稻粱,四海窮奔逐。事商與事傭,事事潰莫贖。中年孑然歸,憔悴如枯木。臘盡撫空囊,從我乞其谷。嗟我食此粥,憶我姊命酷;不識彼此時,所食為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