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過清遠峽望飛來寺
山寺隔煙水,舟人指古碑。
入云松影密,出峽磬聲遲。
臺閣峰能遍,神仙事可疑。
當年來去跡,巖下老僧知。
山寺隔煙水,舟人指古碑。
入云松影密,出峽磬聲遲。
臺閣峰能遍,神仙事可疑。
當年來去跡,巖下老僧知。
山寺隔著煙霧和江水,船夫指著古老的石碑。松樹的影子濃密地伸向云端,船駛出峽谷后,磬聲才緩緩傳來。臺閣在山峰間處處可見,神仙之事卻讓人懷疑。當年人們來往的蹤跡,只有山巖下的老和尚知曉。
煙水:煙霧籠罩的水面。
古碑:古老的石碑。
磬聲:寺院中敲擊磬發出的聲音。
臺閣:泛指樓臺亭閣。
去跡:過往的蹤跡。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不詳,但從詩中可以推測,詩人乘船經過清遠峽,看到飛來寺,被眼前的景色所吸引,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描繪了清遠峽和飛來寺的景色,以景入情,表達了詩人對未知事物的思考。詩中既有對自然景色的贊美,又有對神仙傳說的理性懷疑,體現了詩人的觀察力和思考力。
來往雖云數,應無愧此江。觀書心見獨,揉櫓韻聞雙。岸轉山相掩,湍奔石互撞。裁詩清興發,晏坐啟船窗。
石底明皆見,清波淡不流。幾年烏府客,一葉楚江舟。求富知為妄,存心得自由。所欣安履順,未必嘆淹留。
好在黔中地,相留過幾年。岸經冬嶺樹,水宿夜灘船。支枕思前事,清心憶往賢。一陽看漸近,吾道故應旋。
相思一日似三秋,
況是三年急景流。
一笑玉華池上路,
春風為我蕩牢愁。
位業真靈值散官,
偶麾赤纛上星壇。
埋輪縶馬我無福,
炙輠雕龍君亦嫻。
塊室遁天師病木,
秋風微雪損芳蘭。
洞房各有離鸞恨,
熱淚緣詩落百端。
杏園紅過雪披離,
楊柳無風綠線齊。
寒食人家在原野,
乳鴉墻外盡情啼。
湖后山前度石橋,斧堂三尺眾峰朝。
行經霧靄迷榛莽,拜起嵐光動樹標。
假館曾聞庭下訓,知音先識爨中焦。
今朝一掬羊曇淚,灑向東風濕柳條。
無住先生獨住庵
得朋猶冀自西南
丹心事國忠無二
白首尊師誼在三
詩少古風惟近體
學慚實踐謾虛談
退之未離乎儒者
坐井觀天錯議聃
先世精忠百世尊,
重扶日月正乾坤。
歲寒最見喬松節,
凜凜清規在子孫。
不能遂遠行,能不戀鄉里。招回天外魂,免作路傍鬼。
航海間道歸,一家雜悲喜。追言兒去后,烽煙驚四起。
潛行麥隴間,慘慘危莫比。道兒幸先避,免共此流徙。
嗣聞前途危,又無書一紙。翻悔令遠游,行蹤無定止。
今汝忽歸來,回思轉流涕。驚定猶生憐,風塵面目改。
還問舊相識,半作國殤死。相暌無幾時,滄桑倏變矣。
且莫冀茍安,兵戈尚未已。何當攜家去,共入桃源里。
玄圃春風賜宴時,
雙成獨奏玉參差。
侍晨飲釂虛皇喜,
一段龍綃索進詩。
家遠三千道,年衰六十秋。
殘軀馀畎畝,榮望豈公侯。
古昔觀風政,迂疏學道謀。
倘輸分寸力,歸去老狐丘。
欲說宗乘正
不落凡兼圣
有無俱不到
截斷邪師柄
一緘書寄見真情,令我相思雪發生。語寂空庭閒白晝,滿簾槐影日微明。
溪上青山城上樓,相思云樹意悠悠。西風雁叫江湖遠,明月蘆花千里秋。
真修絕故鄉,一衲度暄涼。
此世能先覺,他生豈再忘。
定中船過海,臘后路沿湘。
野迥鴉隨笠,山深虎背囊。
瀑流垂石室,蘿蔓蓋銅梁。
卻后何年會,西方有上房。
片月下伊川,
豈是別人源。
若還識得水,
性海量無邊。
絳英翠蔓亦佳哉,
零亂空庭碼瑙杯。
遍雨新花天有意,
定知閑客欲閑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