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六十八首 其五
大雪滿長安,
春來特地寒。
新年頭佛法,
一點不相瞞。
大雪滿長安,
春來特地寒。
新年頭佛法,
一點不相瞞。
大雪鋪滿了整個長安,春天到來卻格外寒冷。新年里的佛法真諦,我一點也不隱瞞地告訴你。
偈(jì)頌:佛經中的唱詞,也指僧人、文人所創作的類似作品。
特地:特別、格外。
新年頭:指新年開始的時候。
佛法:佛教的教義、真理。
此詩為偈頌,多出自僧人之手。在新年之際,僧人可能有感于自然景象的變化,結合自身對佛法的修行感悟而創作。當時佛教在社會有一定影響,僧人常以偈頌形式傳達佛法思想。
這首偈頌主旨是借自然現象傳達佛法。以常見的自然景象入詩,使佛法變得形象可感。其語言質樸,在禪詩中具有一定代表性,有助于人們理解佛法中關于世事無常、修行艱難等道理。
鴛鴦翡翠。小小池塘水。落絮游絲花滿地。度日闌干獨倚。
金刀裁就春衫。起來初試輕寒。滿把相思清恨,題詩欲寄江南。
杜子風情春水波,
至今詩句使人夸。
不知朽骨猶存否,
山上年年黃菊花。
動植湊東風,天機各自濃。
花粘蜂股重,絮戀柳腰慵。
七月五日阻北風,江頭白浪高于篷。
中秋夜泊華陽鎮,琵琶琥珀聲瑽瑽。
月高雞啼天不曙,官船吹金起擊鼓。
不聞江上人語聲,惟聞滿江動檣櫓。
北風漸軟江水平,高帆一一出前汀。
估人利涉爭及時,何能熟寢待天明。
披衣出艙我看月,波黑天低光明滅。
夢中每愛放江船,月落空江鳴鶗鴂。
茉莉微含香乳,紅蕉半吐腥唇。窄衫不耐砑羅新。輕分蓮瓣子,暗卜意中人。
洗發金盆礙月,擎槳犀液涼心。鴨闌庭畔每逡巡。玉簪黏粉露,丹鳥上承塵。
桄榔葉暗。旅客頻驚聲一喚。
月黑前灘。懊惱人間行路難。
荒煙苦竹。占個山頭常獨宿。
最是鉤辀。偏與啼猿一樣愁。
茍且安居止,依林屋一間。
竹鐙寒有燄,松徑夜無關。
身賤神明貴,家貧夢寐閒。
明朝踐朋約,策杖過前山。
絮花高。正雙襟絨褪,經歲系紅銷。來共春愁住,和儂約簾幕,沈碧無聊。舊園亭、泥香融雪,帶飛英、收拾杏梁巢。一寸樓臺,二分風雨,咫尺花梢。
回首天涯殘照,問曾歸何處,更到今宵。獨語情親,雙飛力弱,泥人楊柳纖腰。度春影、鞦韆閒處,算年年、腸斷是花朝。又是余寒似剪,門巷餳簫。
山礬?以窱,
花木郁蕭森。
一障紅塵隔,
幽人何處尋。
誰舉騶虞解事幡,
少留靈瑣望千門。
堯城近似蒼梧遠,
一酬長星酒尚溫。
罡風簸空爛金石,蓬萊夜半沈海水。
黃芽白雪總虛名,長生有道非不死。
青云無梯不可升,九重八柱高層層。
水火依然后天物,中有元化苞真靈。
圓成堅固無休息,不煉服食煉道德。
子珠生處是殺機,綿綿踵息通無極。
化精為氣氣為神,漠然虛白中無魂。
性命有門造化始,南華真人古仙子。
層城緣曲岫,岫斷見城陰。
高士去不返,云山青至今。
我來貰尊酒,坐對一囊琴。
何處暮飔起,泠泠弦外音。
芰荷已老,菊與芙蓉未。一夜秋容上巖桂。
間蘩蕪、嫩黃染就瓊瑰,開未足,已早香傳十里。
從前分付處,明月清風,不用斜暉照佳麗。
嘆浮花,徒解咤,淺白深紅,爭似我、瀟灑堆金積翠。
看天闊、秋高露華清,見標致風流,更無塵意。
危膝攢眉入苦吟。熟羅天氣已侵尋,如何了卻古來今。若使千秋為怨蝶,何如一死化冤禽。青天碧海夜夜深。
嘶斷斑騅送陸郎,浮云西北是吾鄉。長橋紅袖意回皇。燈火不成前度社,酒兵難問少年場。絲絲細雨濕流光。
誰與伊人伴藥壚,窗燈孤另影模糊。舊時殘夢又相呼。絲吐紅鸞憐寡婦,環鏤金鳳約神姑。飛星如矢月如弧。
眉萼無煙接眼波,歡場戰敗付修羅。美人猶倚帳前歌。若有所思惟汝耳,更無可落奈花何。今宵涼似昨宵多。
桐葉成陰五月涼,小車大陌各匆忙。低鬟一笑亦心傷。往事人前休問我,明朝花下再期郎。亡羊失馬十年長。
蝴蝶三生迷夢魂,故隨蝴蝶覓春痕。隔花消息恐非真。水面荷花疑是雨,樓頭人意懶如云。無聊無賴又黃昏。
眼看春草色,忽動故園吟。入社分僧供,臨流聽鳥音。
三洲滄海近,九漈白云深。腸斷離群者,徒勞夢里尋。
一春多苦雨,落魄愿多違。白雪生明鏡,緇塵染素衣。
溪流清繞舍,竹影亂侵扉。若問江湖興,朝朝詠式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