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洲種柳歌 其二
自眠自起影鬖鬖,
仿佛靈和殿外看。
莫使行人肆攀折,
春風留取護吟鞍。
自眠自起影鬖鬖,
仿佛靈和殿外看。
莫使行人肆攀折,
春風留取護吟鞍。
柳樹自在地生長,枝葉稀疏下垂的影子,仿佛當年在靈和殿外見到的那般。不要讓行人肆意攀折,留下春風中的柳枝來護佑我的吟鞍。
鬖鬖(sān sān):形容毛發或枝條細長下垂的樣子。
靈和殿:南朝齊宮殿名,據《南史·張緒傳》載,靈和殿前有柳樹,狀如絲縷,甚可愛,此處借指柳樹的優美形態。
肆:任意、隨意。
吟鞍:詩人騎馬時的馬鞍,代指詩人的行吟生活。
此詩或為詩人于柳洲新栽柳樹后所作。古代文人常以栽柳寄情,詩中‘靈和殿’典故暗含對柳樹傳統美感的追慕,‘莫使攀折’則反映詩人對新植柳樹的愛護,可能作于詩人游歷或任職期間,見柳初長而感懷。
全詩通過描寫柳樹自然生長的形態,借靈和殿典故贊美其優美,轉而呼吁行人勿折,表達對自然景致的珍視。語言平實而情感細膩,展現了詩人對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敏銳感知與守護之心。
東觀才華說孟堅,相隨無補漫窮年。謹嚴敢意春秋筆,詮次惟將歲月編。文案塵高傷病劣,大官日給愧肥鮮。太平有象須君寫,莫把三長讓子玄。
嬌羞不肯下妝臺,侍女環將九子釵。寄語倦妝人說道,輕施朱粉學慵來。
鳳鳥久不至,魯叟悲道窮。誰從雙井上,手自種梧桐。
霧是山巾子,船為水靸鞋。
何曾愿做詩人,寫詩還恐人嘲罵。有時興到,忽焉感奮,忽焉悲咤。夜雨龍吟,秋階蟲唱,隨風高下。便古愁郁勃,今情激蕩,神州事,文章價。江山助我瀟灑。又飽看、魚龍變化。啟我心扉,逍遙天地,神輪尻馬。一掬丹忱,凝成幅幅,心靈圖畫。再翩然飛向,自由王國,把仙鸞跨。
電走星流也是遲,龍潭不見是親師。而今石塔牢龕取,正是金剛出世時。
春衫逐紅旗,散入青林下。陰崖喜先至,新苗漸盈把。竟攜筠籠歸,更帶山云寫。
馬頭北指嶧山寒,廿載重過勒馬看。信有風云藏石洞,愈憐霜雪打征鞍。一枝倦鳥棲還易,萬里投人事較難。欲學小乘心未穩,只教客路自漫漫。
晴日西郊按物華,東風寒峭帽檐斜。江梅已辦調羹事,交割春光與杏花。
風雨彌旬久,晴天一啟扉。客攜樽酒至,驚亂林烏飛。刺水秧針瘦,沾人柳汁肥。江東老羅隱,明月送將歸。
連宵風雨冷,今日霧霾開。曙氣猶含露,晴光忽映階。炎涼看已慣,得失莫相猜。獨立城樓上,河山入眼來。
初旦升云淡復纖,遙風不為掃殘炎。草堂苦憶黃山谷,煙島難招白玉蟾。慣見貍奴依習懶,生憎絡緯攪安恬。兒童夢語苔階靜,檜影毿毿動隔簾。
宦譜蒼梧舊府君,郵程先遣過家聞。秋高旅雁聲相切,日下仙鳧影自分。懷古未封丹灶火,望鄉不斷九疑云。登臨記得茱萸遍,數盡南飛到北群。
七待春開便百年,少時朋輩幾人全。猶為場屋諸生帽,已謝朝廷養士錢。老腳登山無萬仞,小書盈紙有千篇。知君定是鷹揚老,黃石黃公未足傳。
讀書老眼苦眵昏,茗飲無端遣夢魂。到處相逢真可喜,祇應酒是好知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