頌古十首 其九
安居三月不論玄,
水牯朝昏痛著鞭。
拽脫鼻繩無覓處,
山童走得腳皮穿。
安居三月不論玄,
水牯朝昏痛著鞭。
拽脫鼻繩無覓處,
山童走得腳皮穿。
安安靜靜住了三個月,也不談論那些玄奧的道理,就像對水牯牛從早到晚狠狠地抽打。水牯牛掙脫鼻繩后就找不到蹤跡了,山童四處尋找,把腳皮都磨破了。
安居:安靜居住,修行的一種狀態。
論玄:談論玄奧的道理,多指佛理。
水牯:水牯牛,這里有比喻義,可能指某種難以馴服的事物或心性。
鼻繩:系在牛鼻子上的繩子,用于控制牛。
這首詩為“頌古”題材,頌古是禪宗以詩偈形式闡釋古代祖師機緣語句的一種文體。作者創作此詩可能是為了借水牯牛掙脫鼻繩這一形象的故事,來傳達禪宗對于心性、修行等方面的見解。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較難考證,但應是在禪宗思想較為流行的時期。
這首詩主旨是通過水牯牛掙脫束縛的故事,傳達禪宗心性難以約束、修行境界難以把握的道理。其突出特點是以生動的故事和形象的比喻來表達禪理。在文學史上,它是禪宗頌古詩的代表之一,對于研究禪宗文學和思想有一定價值。
御廚官酒出黃封,碧滟紅香昔未逢。共道皇恩比春色,一分斟處十分濃。
青山偃蹇與世疏,只將秀色供吾徒。知君如我有山癖,深探遠討吾不如。金燈峰上詩千首,掛鏡臺前一杯酒。人間萬事盡浮云,故人曾為相思否?云邊鸞鳳玉鞭鳴,跛鱉蹣跚疊繭生。天末碧云凝遠思,夕陽無語下西城。
斷崖流水。香度青林底。元配騷人蘭與芷。不數春風桃李。淮南叢桂小山。詩翁合得攀翻。身到十洲三島,心游萬壑千巖。
當時發軔海邊城,海上干戈尚未平。道德欲興千里外,風塵不憚九夷行。初從西北登高嶺,漸轉東南指上京。迤邐直西南下去,陰山之外不知名。
廬山依舊,凄涼處、無限江南風物。空翠晴嵐浮汗漫,還障天東半壁。雁過孤峰,猿歸危嶂,風急波翻雪。乾坤未老,地靈尚有人杰。堪嗟漂泊孤舟,河傾斗落,客夢催明發。南浦閑云連草樹,回首旌旗明滅。三十年來,十年一過,空有星星發。夜深愁聽,胡笳吹徹寒月。
弟兄同五郡,父子本三州。欲驗飛鳧集,須徵白兔游。靈瓜夢里受,神橘座中收。鄉國何迢遰,同魚寄水流。
百斛璚漿滿玉壺,壽筵猶進大官廚。堂前賓客皆鹓侶,膝下郎君是鳳雛。重見封章傳內使,又看書信寄麻姑。傍人莫問千秋算,五岳長存海不枯。
汲水澆花柳貫魚,草堂巢燕暮春馀。要知開徑誅茅意,不為濃陰好讀書。
郡中無事自開荒,小作軒居接北廊。天地清風來枕簟,湖山白日臥羲皇。意當適處功名薄,心到虛時道義光。彭澤有魂招不起,憑誰接膝與商量。
林間明見月,深戶映花關。想像吹簫處,空尋伊洛間。
亂來身世羨沙鷗,雪后溪山粲兩眸。不用東床呼外舅,當年雅契在仙舟。
大明山一角,問誰解,畫中情。認款字親題,難分哭笑,墨界狂僧。飄零。北蘭寺里,對青門書幾話殘生。多少彈棋心事,不言寫上吳繒。前清。予亦望瑤京。白發錦官城。是隔朝知己,夢中君國,門外公卿。丹青。略求形似,只癭瓢一脈配元曾。小系念家山破,哀蟬落葉秋聲。
秦淮浪白蔣山青,西望神州草木腥。江左夷吾甘半壁,只緣無淚灑新亭。
纖纖花入麥,漫漫雨黃梅。泥徑無人度,風簾為燕開。
南征秋轉劇,不寐夜漫漫。白發艱虞盡,滄洲去住難。旌旗連夜暗,兵甲照江寒。選將須臾事,誰能議筑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