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臨干云谷二首 其一
春水年年上釣磯,
扁舟今趁暮潮歸。
羊裘已被虛名累,
須向滄洲著布衣。
春水年年上釣磯,
扁舟今趁暮潮歸。
羊裘已被虛名累,
須向滄洲著布衣。
年年春天的江水都會漲上釣磯,如今我趁著傍晚的潮水劃著小船歸來。那象征著隱士身份的羊裘已被虛名所累,我必須到那濱水之地穿上粗布衣裳。
釣磯:釣魚時坐的巖石。
扁舟:小船。
暮潮:傍晚的潮水。
羊裘:指隱士的服裝,這里可能暗指嚴子陵披羊裘垂釣的典故,代表隱士身份。
滄洲:濱水的地方,常指隱士居住之處。
布衣:粗布衣服,指平民百姓的穿著。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推測詩人可能在經歷了一些世事,感受到了虛名帶來的困擾后,渴望像古代隱士一樣回歸自然、遠離塵世,從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歸隱之心。其突出特點是情感真摯,通過意象和典故自然地傳達出對歸隱生活的向往。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太知名,但反映了古代文人對自由、超脫生活的追求。
銀漢晚潮收。料汝曾游。神仙終古恨難休。試摘白榆錢十萬,借與牽牛。何處響颼飗。玉宇瓊樓。高寒愿汝少勾留。轉棹若逢丁令鶴,寄個詩郵。
文雞照水影,五彩何繽紛。鳳凰靈且瑞,在德不在文。
客路秋風里,扁舟夕照時。渚鴻魚復陣,江樹井陘旗。衰朽嗟誰與,愚蒙荷帝慈。山中牧羊子,歲莫爾相期。
園林翠幄。妝點青春色。猶覺蓂留七葉。崧神今日降,產此真英杰。蟾宮客,盡推一代文章伯。富貴何心得。積善多陰德。那管青衫白發。兒孫俱滿目,詩禮傳衣缽。長不老,藍橋是個神仙宅。
儂家鸚鵡洲邊住。是個不識字漁父。浪花中一葉扁舟,睡煞江南煙雨。覺來時滿眼青山,抖擻綠蓑歸去。算從前錯怨天公,甚也有安排我處。
群峰削瓊瑤,老蘚抹古綠。應朝大岷去,簪笏儼相逐。珠宮秘仙仗,錦笈藏寶箓。上帝此為倉,其田堪種玉。
身侍紅云戀白云,誓將大節報君親。玉皇香案三呼日,金母瑤觴一笑春。天上星辰高北斗,人間草木耀南閩。圣朝孝治隆千載,指日恩沾紫誥新。
潘郎心老不成春。風味隔花塵。簾波浸筍,窗紗分柳,還過天津。近時無覓湘云處,不記是行人。樓高望遠,應將秦鏡,多照施顰。
水曹江左一詩家,幾度哦梅到月斜。二十四橋春色里,相逢只是說瓊花。
越衫羅薄逆新涼,扇剪青綃秋水光。花前一把羅敷手,直到花殘襟袖香。
云鬢慵梳劣性多,逢人專要逞岝崿。門前落節歸誇俊,不柰爺爺咬齒何。
城西千葉豈不好,笑舞春風醉臉丹。何似后堂冰玉潔,游蜂非意不相干。
云樓霧閣深濛濛,弱流萬丈號天風。姓名久注丹臺里,浮槎直泛銀河水。凌空八翼飛天門,若木不罥鮫綃裙。天衢空闊舒禹步,俯瞰人寰惜丘墓。一聲鐵笛下天來,擬借重湖為酒杯。珍珠落槽冰在椀,雪兒歌唇玉奴板。天邊一任烏輪西,拂塵掃石題復題。鸞儔鳳侶隨蝶使,爛熳芳游日三四。醉揮彩筆掃云箋,試寫神游八極篇。
黯淡云低竹石間,奚童斸筍踏泥還。菜花春老西園雨,盡日亭臺燕子閒。
陰陰松林八百里,昔日相傳為界址。玄云卷甲天馬來,雪兔霜狐先委靡。山前犬牙十六州,石郎屈膝輕相投。淺沙圓石古轍跡,草青草枯無盡愁。□□拂天鎮南北,萬井燃松煙似墨。大車□□龍角全,小車輪囷束矛戟。松花落子□復抽,不如昔日當道稠。采薪之人不辭□,出郭十里爭相酬。君不聞雪山之西銅柱南,混同鴨綠成東漸。金山橐駝爭貢寶,剪取平林作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