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梁別李氏女子晚宿靜林寺
滿眼西風恨別離,路逢蕭寺叩柴扉。團欒一聽無生話,更覺前謀種種非。
山下人家雞黍時,解鞍那暇拂塵衣。宦游無況田園薄,自問此生何以歸。
森森竹樹曉生寒,病怯秋衾夢易闌。欲駕征鞍慵未起,臥聽漁鼓吼空山。
滿眼西風恨別離,路逢蕭寺叩柴扉。團欒一聽無生話,更覺前謀種種非。
山下人家雞黍時,解鞍那暇拂塵衣。宦游無況田園薄,自問此生何以歸。
森森竹樹曉生寒,病怯秋衾夢易闌。欲駕征鞍慵未起,臥聽漁鼓吼空山。
滿眼都是西風,滿心都是離別的愁恨。路上遇到一座佛寺,便上前輕敲柴門。圍坐一起聽了關于無生的佛法講解,更覺得以前的謀劃全都不對。山下人家正準備雞黍美食時,我下馬休息哪有時間拂去衣上灰塵。為官漂泊不如意,家中田園又貧瘠,自問這一生該如何歸鄉。清晨,茂密的竹樹透著寒意,我體弱怕冷,秋被中夢很容易就醒了。想跨上征馬卻慵懶著不想起身,躺著聽那漁鼓聲響徹空山。
蕭寺:佛寺。
團欒:圍坐在一起。
無生話:指佛法中關于無生的教義講解。
雞黍:指農家待客的豐盛飯食。
無況:不如意。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可知,詩人與李氏女子分別后,途中借宿靜林寺。當時詩人可能仕途不順,經濟上也不寬裕,對未來感到迷茫,因而發出對人生的感慨。
這首詩主旨是抒發離別愁緒和宦游的無奈,以及對歸鄉的渴望。其特點是情感真摯,借景與敘事結合。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古代文人在仕途與生活中的常見心境。
朅來間數白頭翁,有爾清標回不同。此日說詩能化俗,百年看劍自家風。春光好處心俱壯,月旦從人耳似聾。塵世一官任年少,酒杯常混野人中。
鐘阜龍盤,石城虎踞。牛首橫前,方山傍住。正傳閣上一觀,不覺雙眉陡聚,秦淮一帶西流去。
南征猿鶴草青青,滿眼陵丘識所經。偶向廟巫詢往事,不知時代語英靈。
幾日為兒女,十年獨苦辛。春云枯冢樹,流水石梁人。侍燭遙歸夜,悲天厭有身。幸還依塞下,猶自問迷津。
古木攢幽壑,叢篁蔽小祠。籃輿村犬吠,羅服野人疑。稻熟家家釀,山香處處詩。田翁強解事,款款具威儀。
雪滿昆池勝畫圖,長吟獨坐興偏孤。何如太白襄陽道,笑坐金鞍掛一壺。
青藜不解支腳力,機杼微聞隔林織。暗香來處窮幽棲,蹇驢崎嶇牛喘息。山中欲訪隱君子,等閑未許李邕識。同盟頗笑五大夫,晚節污秦有慚色。摩挲寒玉古苔蘚,從渠喚作荊山石。雪中素隱非行怪,自是花間著不得。直須謫仙蘇二來,溪藤快掃如鴻墨。雪意賈寒欺酒力,思婦懶學回文織。屏山未合篆痕銷,笑倩南枝陪燕息。冰紈絳蠟入纖手,素臉殷跗未真識。兒癡認作春風面,剛道杏花欠顏色。香浮紙帳夢欲醒,影到窗紗月移石。為梅著語將無同,左袒孤山未為得。吳都誇麗逸此士,十年浪費老傖墨。
五月山中憂旱坐,送人作郡豈農夫。寇恂黃霸真公許,桀溺長沮是我無。行止此天元自定,知愚吾道果安圖。眼中若總姚安政,甘與元經送五湖。
算沙力盡巧翻騰,赤手揮空要覓痕。不是冷泉輕放過,能仁手里有山藤。
林表黃昏,樽前綠鬢,一般不賴消凝。小斜廊外,展轉是浮生。莫道無花更好,無花也,那便無情。憑誰與,婆娑斫去,好月更分明。冥冥。四天外,紅桑如拱,碧海波傾。問蠻花可識,酒意縱橫。人道宮槐未落,早凝碧、池上歌聲。君知否,系綠牽青,身是舊金鈴。
黃鳥何關關,幽蘭亦靡靡。此時深閨婦,日照紗窗里。娟娟雙青娥,微微啟玉齒。自惜桃李年,誤身游俠子。無事久離別,不知今生死。
無米為炊奈若何?去年無麥又無禾。春來何物充枵腹,野菜和根煮一鍋。
問誰獨運靈思,能將軍墾精神塑?一聲吶喊,萬鈞力聚,荒原破土。小憩田間,解衣乳子,天山嬌女。正青春獻了,子孫獻了,屯邊業,功勛著。廿載茫茫戈壁,也曾經、雪狂風怒。重來故地,還悲還喜,幽懷難訴。久對無言,肅然心會,蒼涼西部。但此情記取,明朝萬里,伴儂歸去。
詩情書情如酒,醉人枕上樓頭。吟罷揮毫寫勁遒。付與兒曹篋底收。流傳后。
郁郁長松謖謖風,一囊更自抱絲桐。知音豈患人間少,流水高山在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