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季弟韻二十首 其十七
村有數家無百廛,小軒送目到鴻邊。
青牛曾動半空紫,白鳳端為一卷玄。
上世架簽猶萬軸,太平斗米只三錢。
課童更渫墻西井,擬學蘇仙賦乳泉。
村有數家無百廛,小軒送目到鴻邊。
青牛曾動半空紫,白鳳端為一卷玄。
上世架簽猶萬軸,太平斗米只三錢。
課童更渫墻西井,擬學蘇仙賦乳泉。
村子里只有幾戶人家,沒有眾多店鋪,從小軒中放眼望去能看到天邊的鴻雁。青牛曾帶來半空的祥瑞紫色,白鳳應是為一卷玄理而來。前代書架上還存有萬卷書籍,太平年間一斗米只要三錢。督促小童再去淘挖墻西的井,打算效仿蘇仙去賦詠乳泉。
百廛:眾多的店鋪。廛,古代城市平民的房地。
青牛:傳說老子乘青牛過函谷關,此處可能象征祥瑞。
白鳳:可能象征吉祥或與某種神秘事物相關。
端為:正為。
架簽:書架上的書簽,代指書籍。
課童:督促小童。渫:淘井。
蘇仙:指蘇耽,傳說他成仙前有靈異之事,此處可能指蘇仙曾有關于乳泉的故事。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中對太平景象的描述推測,可能是詩人處于相對和平穩定時期,看到鄉村景象有感而發,也可能是對過去太平盛世的懷念和向往。
這首詩主旨是展現鄉村的寧靜與文化底蘊,表達對太平生活的向往。其特點是用典豐富、意象優美。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詩人的心境和對生活的思考。
萬里黃河一線流,茫茫大地水中漚。非非是是莫相聒,一夜西風欲白頭。
平生恥為一身謀,枘鑿方員兩不投。蟣虱但知貪肉食,醯雞何足語天游。雪馀自閉袁安戶,月皎時登王粲樓。更得吾人詩句好,當知此樂與天侔。
閉門無事往來疏,窗外從他草不除。食肉巳違三月味,謀身欲去九夷居。人情自古懷鄉土,天下何時罷羽書。莫向西風苦惆悵,白云流水只如初。西風吹樹夕陽微,斥鴳鷦鷯各有依。幕府三年雙短鬢,鄉關千里一沾衣。江淮渺渺人煙少,梁楚茫茫鬼燐飛。誅暴保民黃石略,將軍莫自失戌機。
旌表門前路幾彎,浮圖坡下日銜山。馬上長身單白纻,雙雙緩轡打毬還。
雙峰矗天佛頭碧,雙峰插地滄海黑。道人入山化作雨,藍玉亭邊深一尺。光明白氎紅鬘衣,說法香南連雪北。紫皇香案九重天,日照麒麟生五色。
鳳仙符水。陸公藥餌。兩處住,一山一市。遣鈺居廛敢相違,便當離此。懷真一、難為有二。予非秀士。道通奧旨。認根源,伏降心意。縛馬擒猜覺狂游,喝聲便止。休相侮、假身是寄。
屈指通家四十年,舉杯相屬意茫然。一家兄弟非生客,兩世衣冠本夙緣。晝短不妨燈繼晷,情長那惜酒成川。無前勝會從今日,愿保家聲作美傳。
寒鵲聲聲媚午晴,吟窗漫倚旅魂驚。隨風葉似離鄉客,向日貓如入定僧。歌白纻,撫青萍,聊將閒夢遣浮生。南檐盡使如春暖,難解幽懷一片冰。
大相國閣天下雄,天梯縹緲淩虛空。三千歌吹燈火上,五百纓縵煙云中。洛汭已掩西墜日,漢津空送南飛鴻。闌干倚遍忽歸去,颯颯兩鬢生秋風。
畫里驚看玉一枝,題詩猶想掖垣時。日斜退直聯冠佩,曾步青陰出鳳池。
憶讀玲瓏篇,來往虛皇閣。空見白芙蓉,秋風幾凋落。昨逢紫陽君,共有丹臺約。下視塵埃中,冠纓縛猿玃。世事行若此,悠悠復何托。
長幼魚魚鼓枻來,正愁春盡擬登臺。堯夫玩易圖南睡,說夢逢癡亦怪哉。
珴珂衣錦泛星槎,當日臨川夢已賒。佇倚頹垣懷圣母,心田忽綻自由花。
風埃滿眼作凄涼,招隱空山此計長。祇恐誤隨云出岫,不如專以醉為鄉。
石橋橋畔濯滄浪,高柳陰濃足午涼。野老班荊情共適,無人識是瑣垣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