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四首 其二
辛夷海棠俱作塵,
鱭魚莼菜亦嘗新。
一聲布谷便無說,
紅藥雖開不屬春。
辛夷海棠俱作塵,
鱭魚莼菜亦嘗新。
一聲布谷便無說,
紅藥雖開不屬春。
辛夷花和海棠花都已凋零化為塵土,鱭魚和莼菜也已經品嘗到了新鮮的。布谷鳥一聲啼叫,就不用多說了,紅芍藥花雖然開放,但已不屬于春天了。
辛夷:一種花,早春開花。
鱭魚:魚名,春末夏初上市。
莼菜:水生植物,春夏可食用。
布谷:鳥名,其啼聲往往預示著季節變化。
紅藥:紅芍藥花,一般在春末夏初開放。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的內容推測,應是在暮春時節。此時萬物生長變化明顯,詩人有感于季節的更替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感慨暮春到來、春天逝去。其特點是借常見事物描繪季節變化,生動形象。在文學上體現了詩人對自然細致觀察和對時光的思考。
載書初詣闕,沿牒復歸吳。經笥諸生學,章縫魯國儒。軒車榮故里,雨雪戒長途。白虎群賢在,還來賦論都。
兩曲紅綾《子夜歌》,鴛鴦夢醒較誰多。合歡不是裁縫狹,織女機頭少一梭。
秋華澹有姿,有香亦堪佩。若當春風時,為蘭復為蕙。悠然山澤間,金紫豈不貴。石丈有新盟,南山正相對。
閑隨白云行,倦倚青松立。嚼葉須鬣香,藉草衣巾濕。風從月下生,月向杯中吸。戴星莫匆匆,秉燭要汲汲。黃鸝遺好音,碧草縈別恨。雨擢翠千尋,風斂紅一寸。持醪散百憂,琢句破孤悶。呼童數擊鮮,無久諸郎溷。
洛澗橋西轉,蘿門流水香。人情閑處少,僧趣靜中長。碧草生支徑,新松覆一房。吾將掛巾舄,遲爾共徜徉。
市塵烜赫高千丈,煙水蒼茫自一區。心地總輸孤棹客,清涼不用六壬符。
拿舟游范蠡,閉戶坐潛夫。只有飛云意,遺君一物無。
長林春鳥喚,人事隔溪煙。偶與鄰翁約,潮平上釣船。夕陽沽酒處,遠岸落花天。白發酡顏好,狂歌閱歲年。
衡陽南去與天長,荔子紅椒處處香。明月關門無虎豹,清風臺閣有鸞凰。包茅已入皆三脊,卉服新成有九章。幕下文書自稀少,醉余崖蜜啖紅霜。
蒲魚葦藕滿豐湖,古榭霞飛落鏡芙。細雨閒行春意動,羅裙芳草綠雙趺。
平疇交綠藹成陰,梅豆初肥酒味新。門外好禽情分熟,不知春去尚啼春。
高僧白發垂兩耳,手抱朱弦古焦尾。自言能作水仙操,知音止有連成子。去年為客穗城西,大聲壓倒城與市。燈籠露柱暗點頭,盲龜跛鱉生歡喜。我住山中少到城,焉知世界大如此。聞名卻恨識翁遲,相見匆匆空復爾。下榻張琴未及彈,明發扁舟戒行李。孤燈話到定鐘鳴,中庭片月照衣被。匣中枯木解龍吟,笑我癡聾難舉似。臨岐珍重老師翁,大笑抱琴歸故里。當年我亦審音人,老來失卻無名指。無弦掛壁寂無聲,覿面相逢良有以。夜深開匣共商量,一曲南薰清且駛。歸來高踞萬山頭,別后相思在流水。
威靈傳主父,四戰霸山東。六國朱旗卻,三胡紫塞空。沙丘留大冢,夏屋失離宮。長技開中國,誰思騎射功。
云雷天塹,金湯地險,名藩自古皋蘭。營屯繡錯,山形米聚,喉襟百二秦關。鏖戰血猶殷。見陣云冷落,時有雕盤。靜塞樓頭,曉月依舊玉弓彎。看看。定遠西還。有元戎閫令,上將齋壇。區脫晝空,兜鈴夕解,甘泉又報平安。吹笛虎牙閒。且宴陪珠履,歌按云鬟。招取英靈毅魄,長繞賀闌山。
小小黃花爾許愁。楚事悠悠,晉事悠悠。荒蕪三徑渺中洲,開幾番秋,落幾番秋。不是孤芳萬古留。餐亦堪羞,采亦堪羞。離騷賦罷酒新篘,醒也風流,醉也風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