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朱主簿四首 其三
耄矣猶耽學,天乎不背師。
僅馀芭受業,曾許賜言詩。
魯兀存尊足,虞翻乏媚姿。
回頭謝房魏,努力輔明時。
耄矣猶耽學,天乎不背師。
僅馀芭受業,曾許賜言詩。
魯兀存尊足,虞翻乏媚姿。
回頭謝房魏,努力輔明時。
年老了還沉迷于學習,老天啊不會辜負老師。只剩下像芭這樣接受學業,曾經被允許以詩賜言。像魯般愚鈍還保留著尊足,如虞翻缺少諂媚姿態。回頭向房玄齡、魏徵致謝,努力輔佐圣明的時代。
耄:年老,一般指八九十歲。
耽:沉迷。
芭:可能是人名或有特定指代。
魯兀:魯鈍。
虞翻:三國時期吳國學者、官員,性格直爽。
房魏:指房玄齡和魏徵,都是唐朝貞觀年間的名相。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明確。從詩中可推測,詩人年老仍好學,可能處于一個相對穩定的時代,他期望有賢能之人輔佐君主,營造良好的政治環境。或許當時社會需要賢才來推動發展,詩人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年老好學、堅守正直,期盼賢才輔政。其特點是用典自然,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的精神追求和對社會的關注。
池水清不竭,正爾源頭活。未放入江湖,恐成煙浪闊。
有時江畔倚秋藤,裊裊如聞擊楫聲。春色眼前人不見,江花江水總含情。
桂樹團團翠欲流,靈根原自月中求。東風吹動黃金粟,散作人間富貴秋。
四檐春雨夜浪浪,記得吹笙近竹房。三十五年江海夢,又隨歸雁過瀟湘。
上盡西湖幾翠峰,偶依征驛度邊風。遙知載酒尋山句,盡入彎弓落雁中。
浮世功名水一漚,數來誰得百年留。使能久履姬姜位,澤不加民時可羞。
晚妝懶困曉妝新,火急來看趁絕晨。夾徑花枝欺我老,競將紅露灑烏巾。
宦海浮沈久倦游,一聲云雁一襟秋。只今楚客多愁思,況是潘郎已白頭。何處有山堪寄老,此時無月亦登樓。寸心或是孤云起,浩蕩天涯不可收。相別相逢總是天,朅來醉月又經年。君歸已買三山馬,我去仍求一水船。貧富勿論俱是夢,雨旸休問苦無田。中秋已過重陽近,頻向離筵醉拍肩。人間八九不如意,獨坐蕭蕭愁絕時。空有此心誰領會,知余明月是襟期。婆娑寒影不知老,呼吸清光能療饑。今夕不妨休見面,旱苗須雨一深犁。
漸覺星星兩鬢皤,推愁不去奈愁何!客中忘卻春光度,驚見前林嫩竹多。終朝矻矻坐書帷,春去春來總不知。怪得山禽如有意,隔窗撩亂踏花枝。幾日懸懸雨不休,客窗孤迥使人愁。杜鵑啼切知何處?坐對云山萬木稠。美木千章繞故宮,如煙如霧塞虛空。路沖南北山岡斷,披拂能來萬里風。
一昔到上方,塵慮能相忘。鼎水他山茗,爐煙異國香。雜芳供春艷,佳木通夕涼。不有草堂詠,那聞贊公房。
高竹鳴鳩未放晴,小床衾冷夢難成。廚煙著樹添嵐翠,野水歸塘亂瀑聲。吟對落花傷俗態,醉看饑雀嘆浮生。山人自是無塵事,深閉柴門懶入城。
百里初分上谷城,傍臨易水接燕京。地偏俠客風猶在,天近郎官宿轉明。北闕青云懸舄影,西山白雪入琴聲。看君三異尋常事,何限當年卓魯情。
振錫朝天去,歸來獨掩扉。翰林曾頌橘,刺史亦留衣。行道空陳跡,遺言可表微。重來法云地,猶想雨華飛。
幾年空作思歸引,今日還登至喜堂。風浪拍天收短棹,云山滿目映斜陽。良疇近繞淵明宅,修竹遙連大阮莊。清世宴游那易得,賜金休問橐中黃。
棋煙都限況清杯,此約三家守莫乖。記著幼安牢憤語:物無美惡過為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