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與蔚云芝房東巖同游羅星洲賦詩題壁覺后忘后半因足成之呈三君
方蓬樓閣水中央,與客登臨共野航。
一鏡空明涵遠近,幾村煙火入蒼茫。
夢中杯酒聯新句,覺后云山各一方。
遙憶殘鐙孤館里,可能有夢到江鄉。
方蓬樓閣水中央,與客登臨共野航。
一鏡空明涵遠近,幾村煙火入蒼茫。
夢中杯酒聯新句,覺后云山各一方。
遙憶殘鐙孤館里,可能有夢到江鄉。
如同蓬萊仙島般的樓閣矗立在湖水中央,我和友人乘坐小船一同前去登臨。湖面平靜如鏡,遠近的景色都清晰映照其中,幾處村莊的煙火融入蒼茫的暮色里。在夢中我們舉杯飲酒,聯句吟詩,醒來后卻發現彼此已遠隔云山。我遙想友人在殘燈孤館之中,不知是否也會夢到這江鄉美景。
方蓬:指像蓬萊仙島一樣的地方。
野航:指小船。
一鏡:形容湖面平靜如鏡。
涵:包容、映照。
覺:睡醒。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推測詩人與蔚云、芝房、東巖三位友人同游羅星洲,在游玩過程中詩人夢到與友人賦詩題壁,醒來后忘記后半部分詩句,后將詩補足并呈給三位友人。當時可能是在游玩后分別,詩人因思念友人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與友人同游后的思念之情。其突出特點是虛實結合,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可能無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細膩的情感和一定的文學功底。
劉項曾懸命,侯王已得時。英雄天亦忌,黃老爾空師。皦日長淮水,繁花漂母祠。千秋一灑淚,仗劍復何之。
落日放船好,秋光尚有馀。世由拘世諦,吾自返吾廬。過眼千峰瘦,澄懷萬象虛。侯門難得到,何以曳長裾。
西山積翠氣,空外摩青天。飛筇不到處,獨鳥沖寒煙。
連云衰草,連天晚照,連山紅葉。西風正搖落,更前溪嗚咽。燕去鴻歸音信絕。問黃花、又共誰折。征人最愁處,送寒衣時節。
老年悲不得,慟哭付長歌。也自吾庭在,其如嘉樹何。山林游興少,風雨夢魂多。最是傷心處,新邱在澗阿。
扁舟轉空闊,煙水浩將平。月色中流滿,秋聲兩岸生。杯深同醉極,嘯罷獨魂驚。歸去空山黑,西南河漢傾。誰知方外客,亦愛酒中仙。共踏空林月,來尋野渡船。醉醒非各趣,心跡兩忘緣。江海情何限,秋生蓬鬢邊。
已是中年后,何當絕悔尤。漁樵非始志,燈火企前脩。葉落秋容見,巢傾鶴貌愁。詩窮安敢避,天為拙人謀。
林園春雨余,竹色浮綠霧。美酒生微波,殘梅雜芳樹。塵暄隔清池,玄賞愜幽趣。偶同文翰游,及此良時遇。
逝川常東流,白日易西沒。悠悠天地間,二物何飄忽。促迫于生人,綠鬢成華發。昧者不自知,終朝常汩汩。利欲沈厥身,其本已先蹶。孰若繕真性,以自固靈骨。
眼前魚鳥自高深,萬古乾坤萬古心。客問曲肱何事樂,在登臨不在登臨。
閣中餐霞人,絕無煙火色。誰宰武陵雞,來作漁郎食。
十年華省夢清芬,喜挹風流在五云。司馬舊曾傳諫草,侯芭元自好玄文。斗間一望雙龍氣,臺上誰攀彩鳳群。莫擬北山招隱士,更開東閣奉明君。
七年只影流關外。故國青山在。歸來何事又東行,忍任滿江紅葉作離聲。清秋無計同君渡。日暮風吹雨。臨淵一曲淚淋零。怪底人間天上不能晴。
青槐樹樹煙,客舍苑墻邊。羸馬飲秋雨,短衣行暮天。芙蓉思故國,蟋蟀感流年。何事長相見,歸來又惘然。
不知何所事,身墮渺茫間。岸白流魚沫,天青出蜆山。樹微看漸滅,云薄去如閑。無限隨波意,輕舟試往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