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七夕五首
子晉吹笙學鳳皇,緱山一別已千霜。當時黃屋非無意,豈有神仙到帝王。
阿母西來降漢家,剛風萬里送飛車。空留千歲蟠桃核,白發到郎不見花。
五夜天邊輟鳳梭,長生殿里望星河。玉環他日無窮恨,更比牽牛織女多。
東家西家爭曝衣,我但曝書誇小兒。壁中科斗古文字,猶有射光天陸離。
性拙如鳩本自偏,柳州何必更祈天。人間機巧知多少,無復三皇五帝前。
子晉吹笙學鳳皇,緱山一別已千霜。當時黃屋非無意,豈有神仙到帝王。
阿母西來降漢家,剛風萬里送飛車。空留千歲蟠桃核,白發到郎不見花。
五夜天邊輟鳳梭,長生殿里望星河。玉環他日無窮恨,更比牽牛織女多。
東家西家爭曝衣,我但曝書誇小兒。壁中科斗古文字,猶有射光天陸離。
性拙如鳩本自偏,柳州何必更祈天。人間機巧知多少,無復三皇五帝前。
王子晉吹笙學鳳凰鳴叫之音,自緱山一去已過千年時光。當時帝王并非無意求仙,哪有神仙會眷顧帝王之家。西王母降臨漢家,狂風萬里送來飛車。只空留千年蟠桃核,白發之人也沒見到蟠桃開花。七夕夜里織女停下織機,唐玄宗和楊貴妃在長生殿仰望星河。楊貴妃日后留下無窮遺恨,比那牛郎織女的遺憾更多。東家西家都爭著晾曬衣物,我只晾曬書籍向小兒炫耀。墻壁上蝌蚪般的古文字,還閃耀著奇異的光彩。我本性愚笨如鳩鳥般偏執,何必像柳宗元那樣向天祈禱。人間的機巧不知有多少,再也沒有三皇五帝時的淳樸。
子晉:即王子晉,傳說他喜歡吹笙,能學鳳凰鳴叫,后在緱山成仙。千霜:千年。黃屋:帝王所乘之車,這里代指帝王。阿母:西王母。剛風:高空的強風。飛車:指西王母所乘之車。五夜:即五更,這里指七夕之夜。輟鳳梭:停下織機。長生殿:唐玄宗和楊貴妃七夕盟誓之地。玉環:楊貴妃名玉環。曝衣:七夕有晾曬衣物的習俗。科斗:即蝌蚪文,古代的一種文字。機巧:機謀巧詐。
“辛亥”一般指1911年,但此處結合詩意更可能是古代某個辛亥年。當時社會可能處于一定的動蕩或變遷中,詩人目睹人間的種種現象,有感于歷史故事和現實生活,創作此詩表達自己的思考和感慨。
這首詩主旨在于借神話傳說和歷史故事,批判帝王求仙的虛妄、人間的機巧,表達對淳樸古風的懷念。其特點是用典豐富,情感深沉。在文學史上雖不一定有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獨特的視角和深刻的思想。
對西風、鬢搖煙碧,參差前事流水。紫絲羅帶鴛鴦結,的的鏡盟釵誓。渾不記、漫手織回文,幾度欲心碎。安花著蒂。奈雨覆云翻,情寬分窄,石上玉簪脆。 朱樓外,愁壓空云欲墜。月痕猶照無寐。陰晴也只隨天意,枉了玉消香碎。君且醉。君不見、長門青草春風淚。一時左計。悔不早荊釵,暮天修竹,頭白倚寒翠。
者邊走,那邊走,只是尋花柳。那邊走,者邊走,莫厭金杯酒。
畫羅裙,能解束,稱腰身。柳眉桃臉不勝春。 薄媚足精神,可惜淪落在風塵。
輝輝赫赫浮玉云,宣華池上月華新。 月華如水浸宮殿,有酒不醉真癡人。
喬巖簇冷煙,幽徑上寒天。 下瞰峨眉嶺,上窺華岳巔。 驅馳非取樂,按幸為憂邊。 此去如登陟,歌樓路幾千。
先朝神武力開邊,畫斷封疆四五千。 前望隴山屯劍戟,后憑巫峽鎖烽煙。 軒皇尚自親平寇,嬴政徒勞愛學仙。 想到隗宮尋勝處,正應鶯語暮春天。
不緣朝闕去,好此結茅廬。
緩轡逾雙劍,行行躡石棱。 作千尋壁壘,為萬祀依憑。 道德雖無取,江山粗可矜。 回看城闕路,云疊樹層層。
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 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
遙跨青田鶴,翩翩到此來。 庭生自家草,山有主人梅。 掃石夜朝斗,雨田秋起雷。 誰知塵影裹,清趣似蓬萊。
向紅塵里,有喧呼攘臂,轉聲辟眾,莫遣人冤濫、殺張室,忍偷生。僚吏驚呼呵叱,狂辭不變如初,投身屬吏,慷慨吐丹誠。 仿佛縲紲,自疑夢中,聞者皆驚歡,為不平。割愛無心,泣對虞姬,手戳傾城寵,翻然起死,不教仇怨負冤聲。
滿院落花春寂。風絮一簾斜日。翠鈿曉寒輕,獨倚秋千無力。無力。無力。蹙破遠山愁碧。
落木包生意,來鴻定去期。 如何蕭瑟氣,有許楚臣悲。
妝樓初下自傾成,冉冉香生繡戶清。 厭說廣陵春色暮,胭脂和淚雨中傾。
才經賞月時,又度菊花期。 歲月東流水,人生遠別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