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呂東萊
道統誰傳授,源流易失真。滔滔皆四海,亹亹獨斯人。
業履群經粹,詞華一世新。可嗟天不慭,難贖百年身。
近接南軒訃,公今事亦休。彫零數耆舊,牢落一山丘。
吾道將窮矣,蒼天可問不。雙溪樓下水,應共哭聲流。
道統誰傳授,源流易失真。滔滔皆四海,亹亹獨斯人。
業履群經粹,詞華一世新。可嗟天不慭,難贖百年身。
近接南軒訃,公今事亦休。彫零數耆舊,牢落一山丘。
吾道將窮矣,蒼天可問不。雙溪樓下水,應共哭聲流。
道統由誰來傳授呢,其源流很容易失去本真。四海之人都隨波逐流,只有您勤勉不倦地堅守。您對群經的研究造詣純粹深厚,文章辭藻當世煥然一新。可嘆上天不愿留下您,無法挽回您的生命。最近剛接到張栻去世的訃告,如今您的事也結束了。老一輩賢德之人凋零,只剩下一片荒涼的山丘。我們所追求的道將要窮盡了,蒼天可以問問嗎?雙溪樓下的水,應該和人們的哭聲一起流淌。
道統:儒家傳道的脈絡和系統。
亹亹:勤勉不倦的樣子。
業履:學業與操行。
慭:愿,肯。
南軒:指張栻,字敬夫,號南軒,南宋理學家。
牢落:孤寂、零落。
呂東萊即呂祖謙,是南宋時期著名的理學家、文學家。當時理學發展,道統傳承備受關注。呂祖謙與張栻等都是理學大家。此詩創作于呂祖謙去世后,詩人有感于道統傳承無人,以及賢德之人的相繼離世而作。
這首詩主旨是哀悼呂東萊的離世,表達對道統傳承的憂慮。其突出特點是情感真摯,通過對比和借景抒情等手法增強感染力。在文學史上反映了當時理學發展的情況以及文人對道統傳承的重視。
落日陂塘靜,秋風倚敗荷。平生急難意,回首欲如何。
午夜松風襲錦袍,起看孤嶼矗林皋。初疑片石飛靈鷲,忽似三峰駕巨鰲。仙掌捫時應拆漢,神鞭驅處欲驚濤。何當一棹西湖上,臥對寒云萬尺高。
學舍多于巴禮院,影機喧似斗雞聲。懷柔有術教心服,列國誰如美利庚。
堂堂一舒翁,道價融壑上。煙霞斷塵緣,那復知苦相。會將超諸緣,奪我事理障。莫言霜滿頤,矍鑠一何壯。
指似鳳城煙月路。
昌平官道傍,臥碑何壯偉。有唐營府督,懷圭姓朱氏。盧龍昔強藩,巨孽所根柢。爾胤泚與滔,逆氣粵有始。眈眈元相國,肆筆方述紀。寧知兩月后,口襪不貸爾。千載托斯人,遺臭同一軌。荒墳莽蕪跡,石獸相攫倚。雙螭已插地,文字未殘毀。徒令行路者,唶唶嗟僭侈。圣賢樹功德,金石無溢美。末世乃濟奸,事定有公是。奈何極穹崇,來者紛未已。留此懲不忠,并以愧諂子。
云邊移得數株來,人老花應次第開。儻到兒孫攀折日,也須道是阿公栽。
笛譜久無傳,冷落孤山社。覓得半個難,何況同賦者。
彥脩但自脩,逆境堪進德。知我自有天,純固在學力。
爽節在重九,物華新雨馀。清秋黃葉下,菊散金潭初。萬實行就稔,百工欣所如。歡心暢遐邇,殊俗同車書。至化自敦睦,佳辰宜宴胥。鏘鏘間絲竹,濟濟羅簪裾。此樂匪足耽,此誠期永孚。
我求于神,無臭無聲。神之燕饗,惟時專精。大磬在列,槱燎在庭。侑我桂酒,娭其以聽。
夜來清月照仙山,來照幽人海島間。一醉醒來風露密,捲簾花影亂云鬟。
嗣公丹鳳羽,高笑破群蛙。汲引后來秀,義俠如朱家。出語掩顏謝,游戲達摩耶。臥讀春風句,飛鴻澹墨斜。
石刻三代遺,獨數岐陽蒐。剝落臥榛菅,奇寶誰見收。金源亦好事,駝載來薊丘。豈知橋門鎮,天為興邦留。我老幸摩娑,考古思西周。使君精篆法,聲華振皇州。足追史籀制,惜值車攻休。騑騑五馬來,東向會稽游。會稽豈無碑,頌述徒誇浮。愿言宣仁化,嗣續垂千秋。
世閒如此花,涉春便憔悴。不識青黃君,歲年管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