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申七日
今夕何夕是巧夕,愛說人間七月七。
瓜果筵陳事綺羅,飄香婍妮妝樓側。
對月臨風針線多,五色縷穿九孔隙。
天家會合正團圞,那許人間余巧乞。
我愧無書腹曝庭,空負亭午當空日。
千里鄉心又隔年,女牛亦笑人離別。
銀河昨夜經雨余,鵲路塵清更如滌。
還訪君平賣卜人,靈槎重覓支機石。
今夕何夕是巧夕,愛說人間七月七。
瓜果筵陳事綺羅,飄香婍妮妝樓側。
對月臨風針線多,五色縷穿九孔隙。
天家會合正團圞,那許人間余巧乞。
我愧無書腹曝庭,空負亭午當空日。
千里鄉心又隔年,女牛亦笑人離別。
銀河昨夜經雨余,鵲路塵清更如滌。
還訪君平賣卜人,靈槎重覓支機石。
今晚是什么日子呢,原來是七夕節,人們都愛談論人間的七月初七。擺上瓜果宴席,女子們身著綺羅,在妝樓旁散發著香氣。她們對著月亮、迎著微風忙著做針線活,用五色線穿過九個針孔。天上牛郎織女正團圓相聚,哪能再讓人間的女子乞求巧藝呢。我慚愧自己腹中無書,不能像古人那樣在庭中曬書,白白辜負了正午當空的烈日。思鄉之情已隔了一年,牛郎織女似乎也在嘲笑人間的離別。銀河昨夜剛下過雨,鵲橋的灰塵被清洗得一干二凈。我要去尋訪像君平那樣賣卜的人,重新尋找能乘坐靈槎去天河的支機石。
巧夕:即七夕,傳說此日牛郎織女相會,民間有婦女乞巧的習俗。
綺羅:華麗的絲織品,這里指穿著華麗的女子。
婍妮:美好、柔美的樣子。
五色縷:五彩絲線,七夕有穿針乞巧的習俗,用五色線穿針。
九孔隙:指針上的針孔。
團圞:形容月圓,也指團聚。
曝庭:在庭院中曬書,古代有七夕曬書的習俗。
女牛:指織女和牛郎。
君平:指嚴君平,西漢隱士,以賣卜為生。
靈槎:神話中能往來于天河的木筏。
支機石:傳說張騫乘槎到天河,遇到織女,織女給他一塊石頭,回來后問嚴君平,嚴說這是天上織女的支機石。
具體創作時間為庚申年七夕。當時社會可能保留著七夕乞巧等傳統習俗。詩人或許身處異鄉,在這個團圓的節日里,觸景生情,引發了思鄉之情和對自身境遇的感慨,從而創作了此詩。
這首詩以七夕節為背景,描繪了節日的習俗場景,抒發了詩人的思鄉與感慨。它將神話傳說與現實情感相結合,展現出較高的藝術水準,反映了當時人們對七夕節的重視和對團圓的向往。
一忿居荒漠,憑身百刺生。炎蒸何憚憚,肝膽自縱橫。
我有明德,馨非稷黍。牲玉孔備,嘉薦惟旅。金懸宿設,和樂具舉。禮達幽明,敬行尊俎。鐘鼓云送,遐福是與。
滿目風濤祇自傷,十年回首笑為郎。含沙每恨形難見,下石翻愁計易長。畏路豈須悲失馬,高岡誰為惜鳴凰。樗材止合甘留滯,潦倒江湖憶廟廊。
紫辰一旦璽書催,早發秦城棨戟開。二華曾留標勝賦,三關更見折沖才。荒沙落日閑戎壘,古木飛霜凜憲臺。壯士應看射雕處,不教胡馬漠南來。
術豈有靈能起死,夢從何處忍忘歸。
蕭鼓下長河,中流發棹歌。野云隨岸闊,秋色逐帆多。為惜經年別,翻憐此日過。憑高追往事,雙鬢已成皤。
先生風節本高寒,千仞峰頭雪正漫。一夕諸生聆妙論,時人莫作剡溪看。
不見支公已六春,別來世事一番新。明明止有山中月,長照靈泉舊主人。
元夕款靈均,清尊道氣殷。盤高惟韭薤,箸下謝膮臐。棗自青州至,梅從綠萼芬。抽編鬮競病,振詠響鏞鼖。既落枝難綴,相黏意轉勤。同筐憐昔并,異俎悵今分。瘦為干苛日,肥堪冠密云。雞心望貢篚,羊矢分樵斤。老媼腮摶襞,憨娥乳突纁。如瓜粗覺誕,似杵細能勻。海荔何勞殿,交梨尚許群。甜先閩橄欖,黃染晉牙齦。瘤癭縣襟小,蠐螬嚙篆紛。麻皴山頂畫,紗縐織邊紋。似繭初成馬,如茸略綻麇。樹還珍霹靂,藥亦策功勛。纂纂榮華句,來來離合文。比心投赤果,塞鼻笑紅裙。插核花生燭,槌膏氣奪蕓。葡萄烏累漆,瑪瑙紫雕蕡。遙憶游燕日,逢渠始沛濆。沿堤傾大斛,攤瓦遍斜曛。物價離鄉換,人情貴耳聞。壁多俱抵鵲,怪罕共驚羵。是險休輕冒,何難且莫云。酒闌張鎬興,韻捍亞夫軍。徹管籠開羽,穿燈架拗筠。艱難貂尾續,愁殺老彌明。
渺渺秋煙接疊屏,祝融高立斷空青。峰巒一面開南岳,泉水爭流入洞庭。萬木鴻濛馀太古,九州霜雪未沉冥。始知大易垂離象,猶有含章見地靈。
春水連天雨載涂,春江無處認平蕪。茫茫世路風波惡,留得湘潭橘渚無。偶出山來得半閒,桃花落盡水潺潺。早知人世多風雨,只好當初莫下山。
更誰亭上記三休,道是男兒是國憂。無事且成終老計,有生須得為人謀。太丘德化千年在,潁水高風幾輩儔。笑領烏紗籠鶴發,依然鄉望冠時流。
少陵兄弟蓋三人,坡老相知只卯君。五畝有期將共隱,一尊何易便輕分。秋鴻渺渺看孤往,夜雨瀟瀟忍獨聞。他日書來問無恙,我應深釣竹溪云。
但吹花信風,莫作妒花雨。我欲采瓊枝,換得同心住。
自有此山在,無人作此游。氣吞云海浪,笑撼玉峰秋。開辟幾百載,登臨第一籌。諸郎莫高興,刻石記風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