頌古十二首 其九
商嶺東西路不分,
兩間茅屋一溪云。
師年耳聵知師意,
人是人非不欲聞。
商嶺東西路不分,
兩間茅屋一溪云。
師年耳聵知師意,
人是人非不欲聞。
商嶺東西的道路難以分辨,兩座茅屋被溪邊的云霧環繞。老師年紀大了耳朵聾了,卻能知曉他的心意,對于世間的是是非非都不想聽聞。
商嶺:山名,在今陜西商縣東南。
聵(kuì):耳聾。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的內容推測,可能是詩人在經歷了世間的紛紛擾擾后,向往一種寧靜的生活,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寧靜生活的追求,遠離世俗是非。其特點是意境清幽,以景表意。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并非廣為人知,但體現了詩人獨特的心境和追求。
同舟端不負前期,沙際停橈坐語遲。想見故園瓜果熟,夜涼如水度秋嬉。
大化何茫茫,生死等朝暮。見面未幾何,幽明已殊路。人皆勸君仕,況未年迫暮。哀哉萬里行,朝命惜虛付。雖有善教才,不得一遠布。六旬命非促,豈不見晞露。知命儉亦樂,聞道死乃安。平生嗜欲薄,既逝魂氣完。念昔久締交,文飲意屢歡。握手龍墀上,天風颯高寒。歸來忽永訣,不復其杯盤。蓋棺事始定,長夜嗟漫漫。云間九華秀,君心豈能忘。親朋亦別久,終不返故鄉。諸孤泣訴我,我亦淚浪浪。東風三月暮,送柩出泮庠。歸舟駕言發,佳城在青陽。所期賢子孫,勉嗣先業光。
韙哉生處樂,陵谷異風俗。南枝吾永安,笑撫西嵓綠。
借路還家識故鄉,重來頂相露堂堂。天花散滿楞伽室,祖席平分曲錄床。白氎不留身后線,黃冠休問舊時裝。門前溪水西來意,流入空庭味更長。
千層懷玉對軒窗,池上新亭號玉光。祇此便堪為吏隱,神仙官職水云鄉。
白帝祠前石筍三,根連滟滪立相參。不知此石能言否,往事應同老柏談。
大賈多買笑,惟君獨不然。朝朝上山去,夜夜抱云眠。阿堵雖繞榻,鴟夷終泛船。一與吾儕飲,懸知非守錢。
玄珠本難求,得之在罔象。回照一室間,萬形自霄壤。
倦聽蛩砧,初拋紈扇,隔浦亂鐘催晚。湘蒲簟冷,楚竹簾稀,窗下乍聞裁剪。倦柳梳煙,枯蓮蘸水,芙蓉翠深紅淺。對半床燈火,虛堂凄寂,近書思遍。夜漏永、玉宇塵收,銀河光爛。夢斷楚天空遠。婆娑月樹,縹緲仙香,身在廣寒宮殿。無奈離愁亂織,籍酒銷磨,倩花排遣。漸江空霜曉,黃蘆漠漠,一聲來雁。
門外青山翠紫堆,幅巾終日面崔嵬。只看云斷成飛雨,不道云從底處來。
江花江草凈春煙,北望空懷乘興船。水國人家種楊柳,清明士女競秋千。客廚未乞龍蛇火,旅食頻催犬馬年。遙想風流王柱史,西臺銀燭柘枝顛。
門有車馬客,言是故鄉來。故鄉有書信,縱橫印檢開。開書看未極,行客屢相識。借問故鄉人,潺湲淚不息。上言離別久,下言望應歸。寸心將夜鵲,相逐向南飛。
佐邑稱能吏,兼曹重外臺。綢繆資畫諾,保障滌氛埃。蓮幕三城頌,花封百里回。名因趨府達,當寧解掄才。
似此無情絕,如何沁骨悲。花落已成泥。一雙紅豆子,負相思。
七年頖水賦菁莪,回首蒼梧柰遠何。貞節平生親力苦,武階初命弟情多。寄書西去愁仍積,迎養東來樂已過。行不可留空悵望,九疑云盡洞庭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