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英公夢堂招同張墨岑張曉村鮑海門張石帆焦巖雅集
海國披襟過雨初,尊開山閣曉鐘余。
潛蛟抱凍江濤靜,老鶴盤云島木虛。
已分縱游忘吏隱,況論高跡托樵漁。
知公盛業滄洲在,好出龍門自著書。
海國披襟過雨初,尊開山閣曉鐘余。
潛蛟抱凍江濤靜,老鶴盤云島木虛。
已分縱游忘吏隱,況論高跡托樵漁。
知公盛業滄洲在,好出龍門自著書。
雨后初晴,在海濱敞開衣襟漫步,山閣中擺開酒樽,曉鐘余音裊裊。潛伏的蛟龍抱持著寒意,江濤平靜;老鶴在云間盤旋,島上樹木顯得空疏。早已決定縱情游玩,忘卻為官與隱居的區別,更何況談論高尚行跡寄托于樵夫漁夫的生活。知道英公偉大的事業在這江海之間,最好走出這如同龍門般的地方去著書立說。
海國:海濱地區。
披襟:敞開衣襟,有舒暢之意。
尊開:擺開酒樽。
潛蛟:潛伏的蛟龍。
抱凍:抱持著寒意。
已分:早已決定。
吏隱:指為官者而有隱居意趣。
高跡:高尚的行跡。
托樵漁:寄托于樵夫漁夫的生活,有隱居之意。
盛業:偉大的事業。
滄洲:濱水的地方,常指隱士居處。
龍門:這里可能借指英公所在之地,有不凡之意。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題可知是初春時節在英公夢堂與友人雅集時所作。當時社會環境或許相對安定,詩人與友人相聚,在海濱的山閣中飲酒賦詩,可能官場生活讓詩人有了超脫之感,于是借詩表達心境和對友人的期望。
這首詩主旨是詩人在雅集時抒發心境和對英公的期許。其特點是意境開闊,意象運用巧妙,語言典雅。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當時文人雅集的文化氛圍和詩歌創作風貌。
江南道,晴翠接瑤山。岸柳絲絲云鬢側,傘花朵朵鏡波前。同此一方天。從別后,往事憶中刪。新露乍疑三月雨,弱風偏帶五湖煙。人自倚欄桿。
王風不作游說興,蘇張之輩紛縱橫。區區會盟非一所,獨有此臺能著名。憶昔嬴秦誇智力,虎視中原非一日。關東諸侯多向風,況乃邯鄲居咫尺。秦趙二王同日來,會盟直欲登高臺。瑟聲才罷缶聲作,軍聲四面歡如雷。秦本無心償趙地,賴有相如多氣義。奈何季世取滅亡,似怪當時璧為祟。人間俯仰成千年,臺基依舊青山前。登臨懷古意無限,西風滿樹鳴寒蟬。
濁酒相邀亦可留,新銜曾號醉鄉侯。浮村劇雨霏霏入,繞郭春濤細細流。移榻孤峰因上巳,開樽千里共瀛洲。年來戎馬西南急,座有張衡說四愁。
楚楚陳中彥,明時璧未沽。圖書窺二酉,詞賦擅三都。乍見神偏合,相過興不孤。交歡尊酒在,片月映冰壺。
城中七月猶炎暑,城下歸人趁行侶。十年為客憶東吳,一日辭親發南楚。楚江吳江路幾多,揚帆處處盡經過。琵琶亭邊有明月,長干門前聞踏歌。千里蘇臺在行目,忽度楓橋到鄉曲。顧瞻桑梓雜悲歡,紛引親朋問寒燠。吳中歸日嘉可游,知君未得久淹留。晚歲還為越鄉嘆,他州重有倚門愁。
一楠枯再生,兩石合無罅。
汪倫贈我歌,歌罷柰倫何。久客吳音慣,窮愁楚調多。雪花杯底玉,云葉鏡中波。如此園林色,何妨喚棹過。
惻惻復惻惻,桑黃秋露白。持糜不能餐,持麻不能織。
神華縹緲蜃樓中,吐納風濤有漢宮。一代波臣持日月,十年海外盡英雄。書王虛擬春秋事,竊帝難成割據功。五百豈關無死士,將軍不欲令名終。
步出城西門,但見兩兩垂楊。高枝自相樛,低枝亦成行。昔者手植之,不敢望人長。十年不相遘,睹此參天勢莫當。東家禿柏偃蹇氣欲盡,令我箕踞嘆息此樹傍。人間世,一何茫茫。丈夫宛轉間,倏忽生輝光。巧命搏參差,奇賢避頡頏。扶杖且歸來,兄呼醪,嫂呼豨,大婦洗爵,小婦前致辭。俱睹百年樹,不睹人生百歲時。今日樂相樂,何用戚戚纏思悲。
連宵清雨洗炎光,六月渾如九月涼。擬向暇晨村郭外,西風高下看云黃。
春深買得一絲莼,絕勝農家碧澗芹。卻笑吾宗深有托,自憐野鶴在雞群。達人胸次與天寬,到處浮家得細看。滿盌莼絲浮碧色,不妨邀客話儒酸。
舂山玉所府,檀林芳所棲。引火歸炎燧,挹水自清堤。庵園無異轍,祗館有同躋。比肩非今古,接武豈燕齊。
長途歸短柩,默默托諸侯。節照千山暮,帆開五月秋。鄱陽趨鏡水,章貢奪灘流。去去休驚恐,梅關近廣州。
子期不復作,雅曲誰與耳。借君膝上琴,發我山水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