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帖子
揚子江中方鑄鏡,未央宮裹更飛符。菱花欲共朱靈合,驅盡神奸又得無。
揚子江中百煉金,寶奩疑是月華沉。爭如圣后無私鑒,明照人間萬善心。
揚子江中方鑄鏡,未央宮裹更飛符。菱花欲共朱靈合,驅盡神奸又得無。
揚子江中百煉金,寶奩疑是月華沉。爭如圣后無私鑒,明照人間萬善心。
在揚子江中鑄造銅鏡,未央宮里飄飛著符箓。菱花鏡好像要與朱砂符箓的靈力相合,這樣能不能驅盡那些奸邪之鬼呢?揚子江中經過百煉的精金,制成的寶鏡仿佛是月華沉入其中。怎比得上圣明的皇后那無私的明鑒,能明察人間萬顆善良的心。
揚子江:長江下游河段的舊稱。
鑄鏡:鑄造銅鏡,古代有端午鑄鏡的習俗。
未央宮:西漢宮殿名,此處借指宮廷。
飛符:飄動的符箓,符箓是道教中的一種法術符號,用于驅邪等。
菱花:指菱花鏡。
朱靈:指朱砂符箓的靈力。
神奸:指奸邪之鬼。
百煉金:經過多次冶煉的精金。
寶奩:珍貴的鏡子。
月華:月光。
圣后:指皇后。
端午是中國傳統節日,有驅邪祈福習俗。此詩可能作于宮廷,當時端午鑄鏡、貼符等活動盛行,詩人借此表達對宮廷和圣后的美好祝愿與贊美。
這首詩圍繞端午習俗展開,前半部分寫端午鑄鏡飛符驅邪,后半部分贊美圣后明鑒。體現端午文化特色,也表達對圣后的歌頌,在宮廷文學中有一定代表性。
姑蘇城上倚高臺,卻望中原酒一杯。彼自有人浮海去,我今為客渡江來。飛龍忽報干將合,老驥還驚匹練開。共向風云論二子,誰知天地此徘徊。
睡蓮圓葉十為叢,小立漁標靜若瞢。自喜波中禪久定,漁竿漁者兩成翁。
沃土連云富稻粱,十年生聚信能彊。扁舟不見鴟夷面,獨上高臺吊越王。
暫駕湖山兩轂華,便應云海去乘槎。蓬萊弱水而今近,看上鰲峰判五花。鼎就軒皇上白云,遺音那復數韶韺。湖山依舊魚龍在,要識當時奏樂聲。太息滕侯績未成,尚須堤土作湖扃。萬艘丹檻屯江浦,千尺長虹鎖洞庭。龍虎十年氣壯哉,抵排霜雪傲風雷。湖邊老樹勤封植,會有仙真邂逅來。不樂還思上岳陽,江湖回首路茫茫。欲生兩翮從公去,濯足波濤望八荒。
何妨結屋清溪上,領取瑯玕萬個風。淇澳有詩生筆底,渭川佳境在胸中。月明沙凈搖疏影,雨過波深長舊叢。借問籜龍今幾尺,會逢雷震嘯長空。
聞道長安異昔時,秋風落日草離離。九成宮闕無尋處,空有人來拂斷碑。百二山河路欲迷,荒林敗冢轉悽悽。夜深曾過昭陵下,風雨猶疑石馬嘶。北堂萱草綠朵朵,白發慈顏不解憂。盡賣刻辭供菽水,誰憐蹀足遍長洲。
閒到忘閒始是閒,閒中消得幾葵山。曲肱枕斷疏桐影,夢繞白龍池上還。
昔艤歸舟傍淺沙,逢君躍馬看梅花。匆匆相見還相別,三十六灣天一涯。
春霖誰見德,獨向圃農家。山集云雷隘,岸傾隴畝斜。微聞泉脈動,欲令遠心遐。植杖何人者,優游語種瓜。
平生僅識之與無,敢攻詩城跨二都。歸舟欲上知可呼,念舍公去何所如。
山川樓觀總邱墟,雙徑還成化佛居。四海重修輿地志,群龍仍護梵天書。野猿供筆詩成后,玉女焚香定起馀。大覺昔承天子詔,解知山體本如如。
笠澤詩名千載香,一回一讀斷人腸。晚唐異味同誰賞,近日詩人輕晚唐。
一夜西風卷漢旌,連營兵甲散如星。孤臣獨抱終天痛,諸將難逃誤國刑。自恨中原無猛士,誰知高廟有神靈。黃河白骨斜陽里,衰草連天戰血腥。
天風吹下玉魚符,絳節飆輪下玉虛。人海渺茫思衛虎,士林憔悴嘆曹蜍。紛紛故物塵凝座,寂寂春魂月滿除。珍重尊翁休痛哭,郎君方代少霞書。
山館長寂寂,閑云朝夕來。空庭復何有,落日照青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