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日遇京使發寄舍弟
遠信初憑雙鯉去,他鄉正遇一陽生。
尊前豈解愁家國,
竹門風過還惆悵,疑是松窗雪打聲。
遠信初憑雙鯉去,他鄉正遇一陽生。
尊前豈解愁家國,
竹門風過還惆悵,疑是松窗雪打聲。
遠方的書信剛托付雙鯉寄走,在他鄉正趕上冬至陽氣初生。在酒尊前怎能消解對家國的憂愁,竹門外風吹過心中還是惆悵,還以為是松窗上雪落下的聲音。
雙鯉:指書信。古人常把書信結成雙鯉形狀寄遞。
一陽生:冬至日陰氣盛極而衰,陽氣開始萌生,故曰“一陽生”。
尊前:指在酒尊之前,即飲酒時。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題和內容推測,詩人在冬至日身處他鄉,遇到京城來的使者,便托其寄信給舍弟。當時可能社會動蕩不安,詩人漂泊在外,對家鄉和親人的思念以及對家國命運的擔憂交織在一起,從而創作了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在冬至日的思鄉念親與家國之愁。其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以質樸的語言營造出濃厚的情感氛圍。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太知名,但能體現唐代詩人在特定時節對生活和家國的感悟。
水傍邊,山盡處。喚取云來,共我山頭住。
分得一江風共雨。滿院芙蓉,更聽紅妝舞。
趁霜晴,閑獨步。那里煙村,有個梅花樹。
小徑斜穿來又去。醉后知他,有甚青云路。
竹外溪邊,一枝破寒沖臘。瑩素肌、玉雕冰刻。
賦閑標,足馀韻,豈同常格。最風流,生來處處盡好,別得造化工力。
疏影幽香,意思迥然殊絕。算不枉、詩人分別。
凍云深,涼月皎,愈增清冽。大瀟灑,尤得靜中雅趣,不許鶯棲燕歇。
數聲微雨風驚曉。燭影猗殘照。客愁不奈五更寒。明日梨花開盡、有誰看。
追尋猶記清明近。為向花前問。東風正使解欺儂。不道花應有恨、也匆匆。
云靜天高,山明水闊。一年待個中秋月。
十分魄少一分圓,今宵已覺蟾光別。
且盡金尊,遙瞻玉闕。更深江水沙如雪。
來宵風雨不相關,重須買酒追佳節。
破萼初驚一點紅。又看青子映簾櫳。冰雪肌膚誰復見。清淺。尚馀疏影照晴空。
惆悵年年桃李伴。腸斷。只應芳信負東風。待得微黃春亦暮。煙雨。半和飛絮作蒙蒙。
錦袍繡帽躍金鞍。卷旗幡。整師還。輕騎窮追,湘尾鼓聲寒。千里塵清高會處,張翠幕,萬人看。
藕絲衫袖捧雕盤。玉頹山。夜將闌。幸遇休兵,且盡玉壺寬。未用漢軍頻出塞,徒生事,斬樓蘭。
素景將闌,黃花初笑。登高一望秋天杳。
邀賓攜妓數能來,醉中贏得閑多少。
佳氣氤氳,飛云縹緲。竹林更著清江繞。
高歌屢舞莫催人,華筵直待華燈照。
妖艷相偎,清香交噴。花王尤喜來親迎。
有如二女事唐虞,群芳休更夸相并。
小雨資嬌,輕風借潤。天應知我憐孤韻。
莫驚歲歲有雙葩,儀真自古風流郡。
溪風緊。溪上官梅整整。萬木寒癡吹不醒。一枝先破冷。
夢斷香云耿耿。月淡梨花清影。長笛倚樓誰共聽。調高成絕品。
碧瓦籠晴煙霧繞。水殿西偏,小立聞啼鳥。風度女墻吹語笑。南枝破臘應開了。
道骨不凡江瘴曉。春色通靈,醫得花重少。爆暖釀寒空杳杳。江城畫角催殘照。
浦南回槳歸庭戶。戶庭歸槳回南浦。
簾卷欲晴天。天晴欲卷簾。
月光交映雪。雪映交光月。
殘漏怯宵寒。寒宵怯漏殘。
寂寂江天,雪又滿、晚來風急。空懊恨、散鹽飛絮,未成輕集。萬里長空飛不到,珠簾卷盡還羞入。問向晚、誰欲畫漁莎,寒江立。
天黯淡,催殘日。波浩渺,添寒力。又何如聊遣,舞衣紅濕。好與月娥臨晚砌,莫教先放梅花拆。便準擬、一醉廣寒宮,千山白。
重舉金猊多炷香。仙方調絳雪,坐初嘗。
醉鬟嬌捧不成行。顏如玉,玉碗共爭光。
飛蓋莫催忙。歌檀臨閱處,緩何妨。
遠山橫翠為誰長。人歸去,馀夢繞高唐。
無限江山無限愁。兩岸斜陽,人上扁舟。
闌干吹浪不多時,酒在離尊,情滿滄洲。
早是霜華兩鬢秋。目送飛鴻,那更難留。
問君尺素幾時來,莫道長江,不解西流。
多少胭脂,勻成點就。千枝亂、攢紅堆繡。
花無長好,更光陰去驟。對景憶良朋,故應招手。
曾記年時,花間把酒。枉淋浪、春衫濕透。
文園今病,問遠能來否。卻道有,荼蘼牡丹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