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院偶述二首 其二
憶在青城煉大丹,
丹成垂欲上仙班。
飄零未忍塵中老,
猶待時平隱華山。
憶在青城煉大丹,
丹成垂欲上仙班。
飄零未忍塵中老,
猶待時平隱華山。
回憶起在青城山上煉制大丹,丹藥煉成后本想飛升成仙。但我不忍心在塵世中老去,還想等待時機,在世間有所作為后再去隱居。
道院:道士居住的地方。
青城:青城山,道教名山。
丹:這里指道家煉制的丹藥,傳說服之可成仙。
上仙班:指成為仙人,位列仙班。
塵中老:在塵世中老去。
由于缺乏具體信息,推測可能是詩人在道教修行過程中,對人生有了新的感悟。當時社會或許處于動蕩或變革時期,詩人雖有出世之心,但又心系世間,故而有此感慨。
這首詩主旨在于表達詩人出世與入世的矛盾心理。其特點是情感表達直接,展現了詩人內心的糾結。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有重大影響力,但反映了當時部分文人在道教思想影響下的復雜心境。
野寺梅開千樹花,風飄香雪點袈裟。自憐清賞難消受,偏到開時不在家。
曼歌嘉會慶云臻,淑氣晴和轉極宸。莫怨春風本輕薄,偷搴裙角戲佳人。漸消觱發漸回溫,地近天心自可珍。貼耳鴻聲動邦國,盡過捫虱負暄人。
一時藥籠召參朮,何事全家傍翠微。勿謂小山招不出,太平須要隱人歸。
人或未然,我審其幾。人圖已然,我防其微。靜而能慮,動則弗違。避惡如仇,從善如歸。毋蔽爾明,視于無形。毋塞爾聰,聽于無聲。悔吝先覺,咎從何生。是謂存介,慎保令名。
渺渺平川百草空,于菟出沒勢偏雄。氣凌猛騎應難搏,身斃彫弓計已窮。日色蒼涼沙磧外,天威炫赫塞垣中。臣民共仰龍顏喜,神武由來孰與同。
醫案勞神未敢閑,唯時買懶上名山。仙風吹拂詩風詭,靈氣隨來俗氣刪。不履不衫穿鬧市,我思我在看塵寰。夕陽催客登高去,笑指霞邊倦鳥還。
仙禽翯翯鹿呦呦,誰見幽人儼姱修。若道六經皆注腳,須邀造化與同游。
共工攪山海,蛟龍怒咆吼。東方弄風雨,雷電疲奔走。一夫恣狂惑,萬怪何不有。陰陽互簸蕩,朝市遍陵藪。徒傷王母心,安得女媧手。重立天地綱,招搖奠北斗。
霜松雪竹老重尋,南蕩東陂水自深。鳳去宅存誰與住,不如作寺免傷心。老無稚子為應門,病有毗耶伴此身。相府梵宮均是幻,卻須舍宅即離塵。日邊賜額寺名新,雞犬猶迎舊主人。見說小兒齊拍手,半山寺主裹頭巾。
氣通霄漢潤通泉,融結還從太古年。數點青螺云起處,散為霖雨遍山川。
柳子留遺廟,頹垣滿野蒿。此行將雨露,亦復繼風騷。墨綬淹叢棘,青云想鳳毛。京華重聚首,馬骨羨君高。
吾道江河水,文章奎壁精。寒光無楚越,清潤足瓶罌。絕徼兵戈少,青衿弦誦鳴。新秋占氣候,應產紫芝榮。
蝶襖鸞絳結束新,還加半臂可兒身。湘裙短露雙鉤小,步出中廳不怕人。
壞閣尚岧峣,寒房繞寂寥。木撐危殿角,草出斷碑腰。門鑰凝塵滅,香爐火氣銷。竟空惟佛觀,亦自有榮彫。
古殿荒涼梅正繁,春風花滿給孤園。主人底事忘歸去,誰遣清香撲酒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