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鄒麥二公酬和譚別駕寄懷
江梅生子芥生孫,野樹臨溪水繞村。
常遣兒童開竹徑,不因風雨掩蓬門。
夜閒草屋忘懸榻,春到瓜畦喜灌園。
乘興山陰能放棹,雪晴攜酒醉朝暄。
江梅生子芥生孫,野樹臨溪水繞村。
常遣兒童開竹徑,不因風雨掩蓬門。
夜閒草屋忘懸榻,春到瓜畦喜灌園。
乘興山陰能放棹,雪晴攜酒醉朝暄。
江邊的梅子已結出果實,芥菜也長出了新苗,野外的樹木臨近溪水,溪水環繞著村莊。常常讓兒童去開辟竹林中的小徑,不會因為風雨就關閉柴門。夜晚在草屋中悠閑地忘卻了待客的懸榻之事,春天來到瓜田時歡喜地澆灌園子。能像王子猷一樣乘興前往山陰劃船,雪停天晴后帶著美酒在早晨的暖陽中沉醉。
江梅生子芥生孫:梅子結果,芥菜生長出新芽。
蓬門:用蓬草編成的門,指簡陋的房屋。
懸榻:東漢陳蕃為豫章太守,不接待賓客,唯徐稚來特設一榻,徐稚走后就懸掛起來。后以“懸榻”表示禮待賢士。
乘興山陰能放棹:用王子猷雪夜訪戴的典故,王子猷在雪夜乘小船去拜訪戴安道,到了門口卻又返回,人問其故,他說“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朝暄:早晨的陽光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的內容推測,可能創作于詩人處于鄉村生活的時期,當時社會環境或許相對平靜,詩人在鄉村中享受著田園生活,有感而發創作此詩酬和友人。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鄉村田園生活的熱愛與陶醉。其特點是描繪鄉村景象生動,情感真摯自然。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沒有重大影響,但體現了古代文人對田園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上天信崇高,臨下明以赫。元季政昏亂,帝用厭夷狄。眷求令德宗,視乃善慶積。沛然啟其祥,疆宇俾開辟。
少入桐鄉愛,生還梓里珍。不堪猶避地,那得更清塵。旱暵春無澤,氤氳花未醇。憂勞空有念,無力報邦人。
綠野堂前醉別觥,春林好鳥自嚶嚶。不同賦鵩憂時命,卻喜登龍署姓名。此日孤琴隨鶴遠,他宵明月悵烏驚。祇應有待開東閣,會聽彤墀曳履聲。
直到三更更寂寥,片云沉盡點煙消。四邊秋色天圍岸,上下寒光人倚橈。露下有花連水白,鶴飛無影入空遙。孤情獨照清泠外,幽絕誰鄰酒一瓢。
急雨收庚暑。倚三峰、祥光萬丈,曉窺臨汝。金石臺邊人語鬧,驚怪麟書夜吐。又卻是、重生申甫。筆底婆瀾翻瀚海,更風流,不減王文度。冰共雪,是標矩。雙鳧有底人間住。為萍江,一齊洗盡,吏奸民蠹。見說王堂新有詔,趣近堯天尺五。看紫闥黃扉平步。我有新翻長壽曲,愿淮波、袞袞長東注。波未竭,壽無數。
灼灼明華火欲燃,一花得慰百花殘。敢將大愛標紅頰,且恃青春可盡歡。天賜嬌容安石國,何妍余力爭顏色?俗人多認曼陀羅,百媚枝頭誰肯識。漢節多情存一脈,天漿始為天朝惜。千金肯易著花枝,尚覺千金應少值。隨君愿作東南徙,胡馬蹄前不畏死。顛沛離分萬里征,歸程應到長安止。漢使曾濡心一水,此生應滴長安淚。銜恩有報緣知己,不為御園媚漢帝。火花一放飾長安,遂使百花皆可憐。身有紅衣教日浴,榴裙效剪著嬋娟。未必簪頭盡女兒,榴紅亦可扮鐘馗。性情烈火兩如是,也看魍魎等劫灰。似此情懷誰并存,他花比擬盡浮云。勸君莫作等閑枝,落花時節堪此一枝作芳鄰。
天末商飆起,家家聞搗衣。砌蟲經候響,籬豆及秋肥。自是機心息,寧知世事違。鄰僧有高致,日暮扣巖扉。
倏報南天未息氛,樓船飛鶿渡江濆。帆頭應掛故鄉月,隴外不知何處云。
枝枝葉葉自成排,嫩嫩枯枯向上裁。信手掃來非著意,是晴是雨恁人猜。
泗水逢支遁,長天秋氣陰。捲簾疏雨入,傳茗慧談深。只履歸何處,浮杯共淺潯。塵緣慚未斷,空自問禪心。
夢卜庸真相,艱難倚大儒。英風起衰懦,直氣懾奸諛。琳館終高臥,燕然漫仕圖。哀榮看贈典,猶是慰寰區。胡騎圍城日,諸生伏闕時。公方扶病起,人遂有生期。日者猶如此,天乎不憖遺。傷心原上路,煙淡鼓簫悲。才大時難合,言深道轉艱。去朝吾不負,巧譖爾何顏。袖手功名外,忘懷水石間。蒼生不知恨,猶望起東山。
花前雙淚濕衣裾,把酒江亭落日馀。此去吳江霜月滿,逢人好寄洞庭書。
槐花黃遍桂花香,琪樹瓊葩出眾芳。莫倚西風惜遲暮,秋光應不異春光。
玉帳初鳴鼓,金鞍半偃弓。傷心看寒水,對面隔華風。山去何時斷,云來本自通。不須驚異域,曾在版圖中。
夜涼燈火掩柴扉,詩誦城南憶退之。更把新詩細紬繹,無言誰會點頭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