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以鈞得子二首
半舫齋前種玉時,森森才見出墻枝。如今又見孫枝透,鳳尾翛翛轉更奇。
年踰耳順發鬖髿,其奈諸孫未見何。獨愛君家有英物,峣峣頂玉幾摩挲。
半舫齋前種玉時,森森才見出墻枝。如今又見孫枝透,鳳尾翛翛轉更奇。
年踰耳順發鬖髿,其奈諸孫未見何。獨愛君家有英物,峣峣頂玉幾摩挲。
半舫齋前如同種下美玉之時,才剛剛看到那挺拔如林的出墻樹枝。如今又見到孫輩的枝條透出,那如鳳尾般瀟灑的姿態更加奇特。年紀超過六十頭發稀疏雜亂,無奈自己的孫輩還未得見。唯獨喜愛你家有這樣杰出的孩子,那高高挺立的樣子讓人忍不住多次撫摸。
種玉:這里比喻孕育后代。
森森:形容樹木挺拔林立的樣子。
孫枝:指孫輩。
翛翛(xiāo xiāo):形容羽毛、枝條等灑脫、自在的樣子。
耳順:指六十歲。
鬖髿(sān suō):頭發稀疏、散亂的樣子。
英物:指杰出的人物。
峣峣(yáo yáo):形容高而突出的樣子。頂玉:這里可能形容孩子出眾的氣質。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的內容推測,當時友人陳以鈞家中添丁,詩人年紀已過六十卻還未得孫,在這樣的情境下,詩人寫下此詩表達對友人的祝賀以及自身的感慨。
這首詩主旨是祝賀友人得子(孫),突出特點是運用比喻生動描繪孩子形象,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無顯著地位,但體現了當時文人之間的日常交往和情感表達。
養寂為園臥,尋幽當暑過。林深得日薄,地靜覺蟬多。舊業元粳稻,新亭復薜蘿。誰憐朱紱客,遽戀白云窩。
仙賞夙所慕,幽期行獨尋。清耀在巾舄,微聞丘中琴。流水澹孤興,歸云閑遠心。從茲謝朝市,永極煙蘿深。
生理乖趨向,天心仰圣慈。民勞輸狗彘,群哄向狐貍。滄海魚同水,危巢鳥兩枝。懷人頻下淚,不是感恩私。
偏裨結束佩刀弓,道上逢迎抹首紅。夜雪不勞元帥入,先禽賊將出洄中。
東海何郎雪滿頭,新聲一曲擅風流。酒邊蘇小西湖路,夢里揚州明月樓。片片桃花吹畫茜,行行柳色亂春鷗。可憐冠蓋皆塵土,莫倚清尊說舊游。
八十一翁烏角巾,尊前才放自由身。病須善藥休離手,衰借佳醪可餋神。誰謂仲連為俠士,或傳方朔是仙人。行當小筑西洋墅,種杏栽桃作好春。
蜀人詫蜀不能休,花作江山錦作州。老我無緣更行腳,羨君來歲領遨頭。碧雞金馬端誰見,酒肆琴臺訪昔游。收入西征詩集里,憶儂還解寄儂不。
風色隨云暮,新城夢雨摧。蒼茫一相望,山遠淡青灰。
苦苦苦苦,避卻蒼鷹逢乳虎。年年剝削無了期,那得官中生卓魯,苦苦苦苦。
廢苑民侵久,故跡理當微。鳳礎埋將隱,鴛瓦墜應飛。輦池逢折佩,薙草得遺璣。西陵亦如此,神游何處歸。
月皎皎兮河漢長,黃鵠在天兮招我以翱翔。天氣涼兮夜未央,援鳴琴兮托宮商。商聲作兮風摵摵,歸來兮天路杳渺不可以終極。月皎皎兮夜既寒,白露下兮衣裳單。南風一去兮何時還?援鳴琴兮曲再彈。曲再彈兮天地為秋,歸來兮清都之上不可以久留。月皎皎兮寒風作,猿啾啾兮怨鳴鶴。常恐秋遂為冬兮群物以蕭索,援鳴琴兮忽不樂。忽不樂兮思吾土,歸來兮山中之人不可以無父。
誰點霜華入鬢斑,雨聲連夜苦潺潺。逢迎無術貧誰咎,婚嫁催人老未閒。仗節伏波遭死謗,知幾疏傳卻生還。圣恩倘賜馀生骨,便買丘園入亂山。
柳影人家燕子飛,東風落絮罥游絲。欲題崔護桃花句,惆悵春深子滿枝。
白日落未盡,竹陰滿前除。翛然暑氣退,高檐當雨馀。新松無悴色,萱花亦已舒。偶觀草木性,中懷一欣如。脫帽被粗葛,庭際方收書。愛此韋郎句,把誦意踟躕。焚香更掃地,適喜中堂虛。累月猶在告,深慚此閒居。
吳下元多士,黃生更妙才。心常在五岳,名巳動三臺。系自汝南出,文從西漢來。各天難見汝,翹首獨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