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平二年端午帖子詞 其一 皇帝閤
更化開皇極,
中興兆赤符。
節摽千歲歷,
氣協五時圖。
更化開皇極,
中興兆赤符。
節摽千歲歷,
氣協五時圖。
變革開啟了帝王統治的中正之道,中興的征兆如同赤符顯現。端午佳節標記著千年歷法,節氣與五時之圖相和諧。
更化:指政治上的改革、變革。
皇極:帝王統治天下的準則,即所謂大中至正之道。
中興:指國家由衰退而復興。
赤符:漢代讖緯家謂帝王受命的符瑞。
節摽:節,節日;摽,標記。
五時圖:古代根據五行學說將一年分為五時,五時圖可能是與之相關的一種圖表或象征。
端平是宋理宗趙昀的年號,端平二年即公元1235年。當時南宋朝廷面臨著內憂外患的局面,但也有一些改革舉措,試圖實現中興。此詩可能是在端午節時為皇帝而作,表達對政治變革和國家中興的美好祝愿。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當時的政治變革和對國家中興的期盼。其特點是語言典雅,充滿祥瑞之氣。在宮廷詩詞中,此類作品具有為帝王歌功頌德、營造吉祥氛圍的作用。
無味蒲觴唇怯涴。雨余淚閣榴花朵。風顫燈檠如豆火。思量過。古歡隨夢醒前墮。
睡既不成行復坐。教經懶事調鸚課。明月中庭今算可。朱櫻顆。床前又渺紅絨唾。
鐙光回短夢,星影照征鞍。
冰雪三冬暮,輪蹄五夜寒。
情深詩語拙,心靜酒杯寬。
去日吟題句,今期取次看。
山水越州勝,雅游逢早秋。
峰高粗辨樹,橋矮不妨舟。
未穎碧于剪,槿花紅欲流。
顧癡今在否,為畫林塘幽。
妙舞清歌有二姝,
后堂曾見繡羅襦。
嶺南太守風流勝,
不用歸舟載綠珠。
闕下千官貂玉間,羨君簪笏侍仙班。五云深護蓬萊殿,宮扇開時識圣顏。
天壽山前原廟開,千盤王氣郁崔嵬?;始覛q遣朝陵使,記得松陰策馬回。
九譯來賓盡入朝,歡傳宴犒下云霄。大官頒給蒲萄酒,贊謁夷玉半賜貂。
園里芭蕉曙色晴,北扉給札奏書成。先朝實錄來焚稿,曾傍詞臣雁字行。
長秋正位卜婚年,媯汭涂山內教先。夾陛看君嘉禮使,至尊親遣御樓前。
張旃西去出榆關,蜀錦吳羅市馬還。家有令公新納節,白頭應問賀蘭山。
苦心翻本草,竟爾病魔逃。
排闥一頭顫,披衣兩足搖。
吟情疏欲斷,泛夢遣無聊。
近市偏增惡,人龐語益囂。
文房還怕坐,舊業豈空拋。
匣墨堅于鐵,盆花亂似茅。
唐娥蠶伏繭,王猛虱捫巢。
胃氣方蘇醒,秋菘抵盛殽。
家住斜塘大戶邊,
時荒米貴欠他錢。
從此駕船歸不得,
無錢且駕小航船。
水為月之精,月乃天之鏡。
除卻春夏節,惟秋得金令。
金水相生焉,光輝故井井。
一年幾中秋,達人所以興。
家釀浮玉壺,山芋烹鐵鼎。
金谷詩將成,彭澤醉欲醒。
最愛趙知微,識破天形影。
共登天柱山,不愁仆馬病。
出門無復礙,綽綽任所騁。
玄鶴一聲過,此機誰與領。
天上有圓光,人間無窮境。
耳聽霓裳歌,手握玉麈柄。
五百負元回,三萬乾坤迥。
因此良月夜,浩然生萬景。
片帆飛去若輕鴻,
一霎春潮過浙東。
王謝江山久蕭索,
子真今為起清風。
金翠光中寶焰繁,
山樓高下鼓聲喧。
兩軍伎女輕如鶻,
百尺竿頭電線翻。
靜練涵虛光,赪霞散奇絢。
繁葩竟何力,矯此炎威煽。
逶迤映華館,窈窕移清宴。
污黦豈獨殊,高懷亮誰見。
世人貴稀得,紛晻神先倦。
鱗鱗秋水間,涼紅坐疏賤。
微波亦何托,孤香若為戀。
盡日對方池,逍遙欲忘膳。
卻憐西商急,轉幸孤賞先。
憐賞難自任,遐心滯閒院。
自嘆苦吟詩不老,
羨君詞氣凜橫秋。
爭如兀坐茅檐下,
得見凌云五鳳樓。
憶昔與君尸璧水,東廂南廂只尺耳。
嗟予有行君不疑,德業相成同一致。
琴溪溪上風泠泠,君歸予南旋北征。
詩歌鐘鼓停夜月,觀光庭草待君青。
圣人臨雍思南國,思得司成司禮樂。
謂君德化猶在人,君之南行當不薄。
親承詔旨出明庭,春明門外春花生。
花光一路送君行,明年君北還相迎。
齊眉更羨敬如賓,庭院時開笑語親。
況有文姬承舊學,何須通子繼馀塵。
藝蘭種菊偏多暇,得句傳箋不厭頻。
花甲欣逢迎攬揆,宏開壽域喜重新。
嚴城淹駐節,飛雪捲淮波。此地唯予先,新詩任汝多。
論交失宇宙,把酒異山河。倘念高陽侶,春風掩戶過。
早晚辭桐柏,春來到霅無。萬山青待汝,一雁迥愁吾。
高步才難發,橫行思轉孤。仗誰消日月,為計亦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