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宣州靈源寺仲濬公
敬亭白云氣,秀色連蒼梧。
下映雙溪水,如天落鏡湖。
此中積龍象,獨許濬公殊。
風韻逸江左,文章動海隅。
觀心同水月,解領得明珠。
今日逢支遁,高談出有無。
敬亭白云氣,秀色連蒼梧。
下映雙溪水,如天落鏡湖。
此中積龍象,獨許濬公殊。
風韻逸江左,文章動海隅。
觀心同水月,解領得明珠。
今日逢支遁,高談出有無。
敬亭山的白云之氣,秀麗景色與蒼梧山相連。山下映襯著雙溪之水,就像天空中落下的鏡湖。這里匯聚了眾多高僧大德,唯獨稱贊仲濬公與眾不同。他的風度神韻在江左一帶超凡脫俗,文章聲名遠揚震動海隅。他觀照內心如同水中月一樣純凈,領悟佛法獲得了智慧明珠。今天遇到像支遁一樣的高僧,高談闊論涉及有無之境。
敬亭: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
蒼梧:山名,這里泛指遠方的山。
雙溪水:指宣州的兩條溪水。
龍象:指高僧大德。
江左:江東,長江下游以東地區。
海隅:海邊,泛指僻遠的地方。
觀心:佛教語,觀察心性。
支遁:東晉高僧,善談玄理。
有無:道家和佛家的哲學概念。
李白一生喜好云游四方,在游歷到宣州時,拜訪了靈源寺的仲濬公。當時佛教在唐朝較為興盛,文人與僧人交往頻繁。李白與仲濬公交談后,被其風度、學識和對佛法的領悟所折服,于是創作此詩相贈。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仲濬公。其特點是將自然景色與人物形象相結合,以景襯人。在文學史上體現了李白與僧人交往的一段佳話,展現了他詩歌題材的多樣性。
小雨楓人長一尺,大雨楓人長一丈。
女巫取得沉水薰,一夕楓人有精爽。
大婦持珠來,求子步遲回。小婦持錢至,問郎歸尚未。
果熟野麋銜獻,花落游絲帶飛。但覺園林寂靜,不知人世輕肥。
樸闇道人神宇清,手攜綠玉上南京。市中壺公自不老,海上安期知有名。當欄種藥花露濕,篝火斸苓松雨晴。鄱陽山水亦故里,何日放船歌濯纓。
千山萬山招欲來,龍翔虎躍青崔嵬。突然拔地勢莫測,擎天一柱何雄哉。崖傾石走駭神怪,澗呼谷吼驅風雷。振衣絕頂縱雙目,煙濤浩渺滄溟開。帆檣參差戲鳧雁,島嶼聯絡浮罌罍。貯云承露有三窟,石泉寒浸千年苔。澄凝靜涵天日影,更想星月光昭回。探奇索怪不知倦,凌虛歷險遭顛頹。煙村指顧辨桑梓,兄弟三五同追陪。坐臨飛泉各分歷,更籍磐石深徘徊。自慚康樂山水癖,斯游胸次何恢恢。天下名山幾經過,衡廬雁宕徒驚猜。遠游正欲學司馬,龍門禹穴探奇瑰。胸中一吐金石響,肯使萬卷徒兼該。笑殺余生老環堵,床頭蠹簡空成堆。短歌草草識發軔,劃然笑出煙霞隈。
一雨洗觚棱,三川氣象清。林風傳顥氣,木葉送商聲。忽忽蓮生的,看看菊吐英。太平時里老,何以報虛生。徑小新經雨,庭幽遍有苔。風前閑意思,階下靜徘徊。不分筋骸老,難甘歲月催。時時藉芳草,賴有酒同杯。王金秋已至,爍石景方闌。直養能希孟,閑居肯讓潘。竹間風嘒嘒,松罅月團團。洛社多賢友,人人可共歡。池畔拖垂柳,欄邊笑晚花。敗荷傾弊蓋,老檜露枯槎。歲暮驚時態,年高惜物華。東陵風未替,解憶故園瓜。日腳云微淡,林梢葉漸黃??煽绊氉兩瑥亓藶榍炙?。酒到難成醉,風來易得涼。老年何所欲,唯愿且平康。
誰云滄溟深,一吸了無在。試問何樣人,身如椰子大。
七變之時。生在北方在海嵎。出胎墮地聲由由。好喜歌舞無憂愁。造作音樂作箜篌。萬帝來請用解憂。黃河為路行竟頭。一身涉世快游游。
水佩風裳寒未剪,門外嫩陰籠碧。揚靈何處,湖上煙如織。柳濛濛,斜陽卷,畫旂濕。一匊蘋香采,春渡寂。廢殿薜蘿叢,暮云入。太息湘靈,莫鼓錢郎瑟。灌木凄迷,殘鴉泣。怒潮流恨,算千古,空午夜。更菰蘆中,疏星晚,起魚笛。缺月墮無痕,歸怨魄。曲曲奏神弦,近寒食。
支病起宵征,清霜下四更。驛圍紅樹遠,月過黑云明。北道諳齊語,東平入漢城。何人愁遠戍,蜀道正難行。
河橋新柳綠蒙濛,只欠春園杏子紅。珍重城南孤戍下,剛流一樹裊東風。
有客攜來幼婦碑,細看一字是褒辭。觸蠻索戰吾無此,方信黃家萬頃陂。
父母所生眼,悉見三千界,拈卻案山誰我礙。直饒全象無全牛,未免依前還礙塞。衲僧家,真慶快。物我虛空,混成一塊。更于何處著根塵,祇個堂堂觀自在。
水邊豈無清江使,石上自有黃冠仙。更須喚取遼東鶴,便是人間不老泉。
峭壁擁雙扉,亭亭夾翠微。山靈雖解設,不禁白云飛。
花本傷時不肯香,酒無賒處亦空忙。便逢花酒如何醉,回首凄煙鎖景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