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鞏洛舟行入黃河即事寄府縣僚友
夾水蒼山路向東,東南山豁大河通。
寒樹依微遠天外,夕陽明滅亂流中。
孤村幾歲臨伊岸,一鴈初晴下朔風。
為報洛橋游宦侶,扁舟不系與心同。
夾水蒼山路向東,東南山豁大河通。
寒樹依微遠天外,夕陽明滅亂流中。
孤村幾歲臨伊岸,一鴈初晴下朔風。
為報洛橋游宦侶,扁舟不系與心同。
夾著水流的青山路一直向東延伸,在東南方山巒豁口處黃河相通。寒樹隱約在遙遠的天外,夕陽在湍急的水流中忽明忽暗。孤獨的村莊多年來面臨著伊水河岸,一只大雁在初晴時迎著北風飛來。我要告訴在洛橋為官的朋友們,我這小船無拘無束就如同我的心境。
鞏洛:鞏縣和洛陽。
依微:隱約,不清晰。
亂流:湍急的水流。
伊岸:伊水岸邊。
朔風:北風。
洛橋:在洛陽。
游宦侶:在外做官的朋友。
扁舟不系:小船沒有系纜繩,比喻自由自在。
此詩創作于詩人乘船從鞏縣、洛陽前往黃河的途中。當時詩人可能在官場中有所倦怠,在旅途中看到沿途的景色,有感而發寫下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自由生活的追求和對官場的厭倦。其特點是寫景生動,意境深遠,借景抒情。在文學史上體現了詩人獨特的審美和情感表達,展現了其詩歌創作的藝術風格。
田居半遺世,鵝鴨自成群。偶識成知己,時來喚采芹。村頭歸野鶴,山角響孤云。薄醉渾難覺,悠然戴夕曛。
門外曾聽刺史車,也令鄉國重貧儒。傷心又賻君之葬,此事應須近日無。
玉階金殿沐恩濃,舜日堯天不世逢。遲莫豈勝多病際,夜吟身在夢魂中。
水分莼浦綠,山擁遂河流。有似雙溪滸,重乘一葉舟。能詩驚后進,覽俗景前修。今夕宜三友,清樽對月浮。
大家裝著斗時宜,獨自尋常拂淡眉。為染淺黃衫子色,金盆添水看鵝兒。
宮殿生秋草,君王恩幸疏。那堪聞鳳吹,門外度金輿。
熠耀宵行,蟲之微么。出自腐草,煙若散漂。物之相喣,孰知其陶。
樓上輕云散女陴,樓前狂客獨支頤。江當夕照半添色,詩與秋山兩斗奇。木葉無言時序暮,塵寰多事杖藜知。只應又被漁郎笑,雨細風斜歸去遲。
昨日栽茄子,今日種冬瓜。一聲河滿子,和月落誰家。
萬物蕓蕓,各歸其根。識得根源,玄牝虛傳。
白鶴唳,白鶴唳,明月炯清霄。響人高云凝碧落,吸來涼露滴松梢。緱嶺玉笙遙。
屋角梅花欲弄晴,耐寒庭草尚晶瑩。護霜云重知何事,留得芭蕉作雨聲。朱門深閉得香多,曉日烘簾氣自和。此地有窗無一席,固應宜著病維摩。江上南枝暖欲妍,小春時節又經年。誰知一點還鄉夢,直到梅花樹子邊。
我生亦偶然,汝死何草草。檻車憶初來,面凹露雙肘。既被冰雪侵,況復遭群侮。有口難告人,束身守空窶。汝書猶在眼,汝顏不復睹。吁嗟骨似柴,安能厭豹虎。四海盡秦坑,詩書同一炬。二月金雞飛,恨汝不得偶。揮淚約同人,攜灰反舊土。茲愿又已乖,總入山鬼簿。后先理亦齊,不如早還故。地上莫能容,地下可相許。蒼蒼久不聞,休向帝庭語。吁嗟復吁嗟,萬里馀妻女。春閨夢或逢,肯道寒邊苦。
故人情分轉綢繆。小窗幽。話離愁。海闊天遙,鴻雁兩悠悠。今日相逢誰較健,應怪我、鬢先秋。功名淅米在刀頭。壯心休。弊貂裘。何事留歡,不竟漾扁舟。桃李春風將近也,如后會、醉青樓。
戎衣脫卻別轅門,萬里歸心憶故園。塞北風塵今已遠,嶺南煙景自長存。青山綠水鷗千點,紫蟹紅螺酒一樽。日與鄰翁相款洽,古榕陰下醉盤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