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巴陵開元寺西閣贈衡岳僧方外
衡岳有闡士,五峰秀真骨。
見君萬里心,海水照秋月。
大臣南溟去,問道皆請謁。
灑以甘露言,清涼潤肌發。
明湖落天鏡,香閣凌銀闕。
登眺餐惠風,新花期啟發。
衡岳有闡士,五峰秀真骨。
見君萬里心,海水照秋月。
大臣南溟去,問道皆請謁。
灑以甘露言,清涼潤肌發。
明湖落天鏡,香閣凌銀闕。
登眺餐惠風,新花期啟發。
衡岳有位高僧,五座山峰般展現出真正的風骨。見到您心懷萬里,如海水映照著秋月般純凈。大臣們前往南海,都去請教于您。您以甘露般的言語相授,讓人身心清涼滋潤。明亮的湖水如天上落下的鏡子,香閣高聳好似凌駕于銀闕之上。登高遠眺,享受著和風,期待著新花開放帶來啟示。
闡士:高僧。
真骨:指高僧超凡脫俗的氣質。
南溟:南海。
甘露言:指高僧智慧、美好的話語。
天鏡:形容湖水如天上的鏡子般明亮。
銀闕:指神仙居住的宮殿,這里形容香閣的高聳華麗。
惠風:和風。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不詳。推測詩人在登巴陵開元寺西閣時,聽聞衡岳僧方外的事跡,見到了這位高僧,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可能社會相對穩定,佛教文化較為盛行,詩人對高僧的修行和智慧充滿敬意。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衡岳僧方外的超凡氣質和智慧。其特點是將對高僧的贊美與自然景色的描繪相結合,意境優美。在文學史上雖不具有重大影響力,但展現了詩人對高僧的敬仰和對美好精神境界的追求。
云黯蒼梧日,凄涼忍細論。慈烏憐弱羽,小草托孤根。頻寄鷦鷯跡,難招杜宇魂。茹荼廿馀載,腸斷未酬恩。
田漫漫,耕挹挹。拔陳草,生九谷。人功盡,雨則違。苗不穗,莩不米,哀將饑兮。
苔光瑩瑩,云影皚皚。高窗雨過,落花飛來。雨霽云沈,天光侵戶。趺坐觀空,游心太古。熏風書炎,飄蕭疏雨。日之夕矣,差池月宇。清風蕩飏,颯然襟開。白云不去,幽鳥時來。闇闇孤叢,落落禪宇。載陰載晴,唯我與汝。濃露零兮,林枯山老。時兮奈何,青蒼獨保。高節嶙峋,葆汝天兮。霜風凜冽,吹汝寒兮。爾心虛兮,德不爾孤。爾節堅兮,時寧爾渝。
制閫詩書帥,公朝侍從臣。身能全進退,人可得疏親。曳履聲猶在,持衡跡遂陳。從今幾百載,更復見斯人。蚤歲聲名大,婆娑始遇時。難兄屏隔坐,令子桂芳枝。人望還為用,天胡不慭遺。成蹊堪喻大,墮淚不須碑。道學不盡試,功名祇緒馀。立朝惟正色,薦士有遺書。百贖嗟無及,九京誰與居。莫酬推轂意,衰涕濕巾裾。
閑磨霜刃破銀瓜,沉水香銷日影斜。吟客不來情思懶,晚風庭院落槐花。
湘水流無盡,江蘺煙雨深。古祠人罕到,鶗鴂怨春林。
莫話凄涼塞北秋,銜蘆避弋使人愁。與君細展江南畫,水宿沙眠得自由。
山城六月草青青,萬里羈人正獨行。壯士不歸頭漸白,四方戈戟幾時平。秦關百二岸成池,旋轉乾坤在此時。方叔壯猷元老臥,何人早賦中興詩。
春水闊,岸上好牽舟。但有晴波環四壁,不須畫槳打中流。長系碧溪頭。
北行猶有塞,東去更無邊。校尉乘虛幛,阿機欲受廛。馬閒秋草后,人醉晚風前。莽勢空齊曲,逍遙二十年。
白日看云坐小齋,閑無一事入幽懷。林禽告我春無恙,小樹依人影亦佳。病酒心情愁柏葉,看花消息到芒鞋。離居一倍風光好,閑煞城南十字街。
日月難因世,乾坤孰置身。在三從屬我,未一所求臣。爭大宜心競,持危視力陳。祇今言報國,何事可為人。說劍求歐冶,讀書與斲輪。縱橫思計就,文武擇能陳。世合輕儒術,時方倚斗臣。峨冠雖未解,交椊亦其人。
面目可憎,語言無味。放箸忘恩,停杯斷義。參得些兒小玉禪,幾回賣弄帝王前。圓悟室中遭毒手,為人揮起迸心拳。
扈從羽葆盡仙官,衣染鵝黃羽翠鸞。五彩云霞朝日捧,十行詔下萬人歡。
寶劍誰持托片心,江城何處不蕭森。為君欲請南昌尉,豈但金門可陸沉。